(资料图片)
专稿:近年来,泗县坚持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4+6”管理机制,在教育、管理、服务上持续发力,引导流动党员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推进建设“强富美”现代化新泗县汇聚“游子力量”。
注重摸底数,动态掌握人员信息。按照“动态统计、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微信沟通、上门走访、电话核实等方式,开展流动党员全覆盖摸底,了解流动党员的流出时间、流入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做到党员流向明、信息准、底数清,确保流动党员组织“不掉队”。建立流动党员沟通联系制度,以支部为单位,采用“1+N”模式,让一名支委委员和多名流动党员结对联络,每季度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更新流动党员信息资料,保证流动党员管理“不失联”。
注重搭阵地,牢固强化责任意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抓到实处、抓出成效。线上充分发挥“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作用,建立流动党员微信(QQ)群,及时推送理论政策、学习资料、支部动态等,实现“随时学”“指尖学”“联动学”的目的。线下充分利用节假日返乡高峰时期,采用“送课上门”、支部书记上党课等方式送学,帮助流动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及时进行精神“补钙”、头脑“充电”、能力“加油”,确保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不间断。
注重强关怀,不断增强归属心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走访慰问制度,积极帮助流动党员协调解决家中的老人看病就医、留守子女就学、事项异地办理等难题,解除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使他们及其家人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组织开展“双向关爱”活动,积极联系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请他们为流动党员的就业引导、权益保障、组织生活开展等提供保障,以此提高流动党员的幸福感,激发他们的“爱乡”之情。
注重用人才,切实发挥显著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鼓励流动党员发挥“双向带动”作用,每年利用春节期间,邀请返乡的流动党员分享他们在外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传递就业信息,为家乡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务工的机会。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关心家乡发展,利用多年在外积累的宝贵经验、资金优势、技术水平和人脉资源,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鼓励有能力的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成就“归雁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程子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