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稿:近年来,为着力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马鞍山当涂县姑孰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以党建引领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城市发展与群众福祉同频共振、相融共进。
建强组织堡垒,完善基层架构。压实领导责任。镇党委统筹谋划,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室牵头负责,民政办、综治办协调指导,社区党组织承接落实,制定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季度责任清单,细化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20项,通过集中研究、定期调度、联动研判、现场督办,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构建起“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筑牢治理体系。以“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民生保障、党建活动、文明创建、便民服务”“八进网格”为抓手,优化调整社区网格130个,成立网格党支部130个,小区党支部67个,逐步实现业主委员会全覆盖,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乡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完善协同联动的社区治理架构。夯实组织保障。由镇党委牵头,选派组织、综治、民政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全镇12个社区党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摸清社区工作者工作实际和薪资标准,制定《姑孰镇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试行),全面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建立社区工作者人才储备库,预计年内招录社区工作者88人,每月镇内轮岗交流2人,实现人员动态补充。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党建亮点。创新党建品牌。把培育创新党建品牌作为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打造东大社区“冬日暖阳”、焦家社区“百姓保姆”、凌云社区“凌距离·云服务”等优秀党建特色品牌20余个。组建“一圆六方”先锋联盟,形成以社区为圆心,10余家县直单位党组织为成员的共建格局。制定《“一圆六方”惠民党建工作观察员制度》和《“一圆六方”惠民党建社会公众参与制度》,严格落实“吹哨”“应哨”工作运转流程,截至目前,12个社区发起“吹哨”452次,已解决问题405个。强化党建阵地。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扩面提质工程,制定提档升级举措20条,规范社区服务用房60余处。先后协调闲置用房9135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社区阵地10个,开设红色放映厅、志愿服务站、普法活动室等功能站点70余个,注重整合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及“暖新驿站”,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阵地。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打破社区提供服务限时、限地、限人的束缚,推进“党建+互联网”治理模式,创新打造“红色直播间”,建立线上“接诉即办”服务平台,实现居民诉求“一键式反馈、无时差接诉、分渠道处理、全流程跟踪”,帮助居民解决各类民生事项500余件。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全面采集汇总民情数据,将人口细化为五保户、低保户、空巢老人等10余类,提供低保认证、慰问关爱等精准化服务。进行线上教育指导,为基层开展党务工作提供支持。推进服务一体化,实现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线上评价。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工作协同、数据共享、智慧升级。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精细管理。服务群众零距离。制定“微心愿”征集、发布、认领、评价等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每月由各社区安排专人对收集到的微心愿进行审核、汇编,统一录入微心愿发布系统,及时对外公开发布,对已认领的“微心愿”,每周进行跟踪回访,详细了解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各社区对外公开发布“微心愿”100余个,已完成近60个。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建2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在辖区开展义诊、法律服务、科技培训、帮扶困难群众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378场次,在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代办帮办”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对互学共提升。镇党政班子成员与社区干部“一对一”结对,充分利用晨会、走访入户、服务群众等时机,相互学习思路和方法,在“传、帮、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社区“两委”干部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主动带头的意识,帮带社区干部不断提升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居民生活更丰富。各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20余场次,焦家社区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设合唱课、硬笔书法课、歌唱课以及葫芦丝课等课程。清源社区内幼儿较多,组织开展五彩课堂活动,根据居民的需求反馈,设计课程主题内容,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孩子的体验,减轻家长照看孩子的压力。此外姑孰镇12个社区协助居民成立了多个兴趣社团,孵化了太极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等,党群服务中心为这些社团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全方位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乐,共同营造美好家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