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稿:近年来,六安市坚持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途径,抓主抓重、常抓不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5590.9万元,村均突破4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50%,激活了老区乡村振兴新动能。
抓统筹,绘就发展蓝图。率先吹响市级统筹抓集体经济的号角,连续制定“持续提升”“提档升级”两个五年工程,明确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强力支持,指导县区制定县乡村三级发展年度规划,实现大规划小计划相配套,远目标近任务相结合。同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4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村项目436个,获得扶持资金1.7亿元,配套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持续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强村培育、一手抓弱村扶持,每年确定一批50万元以上强村发展任务和10万元以下薄弱村消除任务,县级党政班子对扶持村包联“全覆盖”。2022年,全市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477个,较去年增长88%,较2018年增加了27倍。
抓机制,优化发展路径。创新“一社三会+N公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社”即股份合作社,“三会”即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N公司”即合作社下面设立的若干个子公司),在村党组织领办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参股入社,合作社下设运营或控股公司,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不断提高集体经济产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经营化水平。2022年,全市一半以上的村集体流转土地参股入社,村集体注册运营或控股的公司达181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已达50902.1万元,占总规模比重超过三分之二,老区乡村“造血”功能持续提升。
抓激励,树牢发展导向。出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对年度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按照政策扶持、资源出租、自主经营等多种类型,设定1%—17%不等比例,按贡献对村干部进行绩效激励,强化“谁发展谁受益”的正向激励。2022年,全市兑现村级集体经济绩效报酬808.35万元,涵盖600个村3475名村干部。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村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定向招录等工作重要参考,作为“学头雁争先进”“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选树、“明星村”评比等工作必备条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发展的鲜明导向。
抓联结,释放发展红利。坚持发展中群众参与、发展后群众受益,让农民唱主角,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入股、吸纳务工、产品收购等方式,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凝聚、带动致富作用。目前,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67万余亩,仅租金便带动群众增收超过2.5亿元。探索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发展成果反哺民生,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扶危救困、双基建设、公益岗位问题。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9万个,2022年度发放岗位补贴1.3亿元,为群众现金分红和福利分红5831.7万元,惠及群众77.9万人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