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专稿:近年来,六安市舒城县厚植乡村人才沃土,用活“村里人”“返乡人”“新农人”这三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激活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想方设法用活“村里人”。针对“村里人”,即目前仍留在村里从事农业产业群体,强化工作举措,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资金项目扶持,鼓励他们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1200多万元,新增创业主体1942户,带动就业2477人。完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选派110名村党组织书记、120多名产业领军人才、3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到合肥等周边先发地区实行“异地教学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来舒城培训,共培训乡村振兴各类人才4200多人次。挖掘用好用活本土人才,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通过约见交谈、走访考察等多种方式对本土人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本土人才资源库,共收集社会治理人才532人、农村实用人才1985人。
筑巢引凤用活“返乡人”。针对返乡创业群体,通过搭平台、创载体、优服务等方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先后吸引38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累计投资3.9亿元兴办实体29个。搭好服务平台,依托舒城人才协会、7个在外人才协会分会成立,创建“人才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县领导定期联系、乡镇主要负责人驻点联系、县直有关部门长期联系”等“三个联系”工作机制,通过“‘双招双引’座谈会”“乡情恳谈会”“政企对接会”等方式,及时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各类政策咨询、项目落地、企业运维、融资对接等服务,先后帮助45名返乡创业人员解决问题32件,帮助融资1.5亿元。同时,通过在村级实施“引才回乡”工程,鼓励返乡人才回村任职,先后有17人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5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12人被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
发挥优势用活“新农人”。针对那些有文化、有创意、有魄力、有行动的“新农人”,舒城县注重发挥他们在推介乡村优势资源、特色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开辟产品市场等方面的特长优势,积极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激励和扶持“新农人”参与村级集体经济,领办或创办企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共有62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覆盖全县409个村,吸纳75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从创业补助、风险保障等方面着手,切实让“新农人”扎根乡村、立业为民。同时,大力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县级领导带队为企业排忧解难;连续举行“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春风行动月”现场招聘会活动,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涵盖电子、服务、加工等多个行业;举办30多场“政银企对接”座谈会,帮助解决融资达4.6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