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
到今年年底,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主要目标
到2021年底
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街道(乡镇);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合理布局,建成可回收物数据信息统计制度,将回收统计数据纳入生活垃圾统计内容;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到2023年底
全市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体系;
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收运模式基本建立;
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基本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与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两网有效衔接;
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到2025年底
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
健全符合本市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分类小细节
从小抓起
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依托各级少先队、学校团组织等开展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到生活垃圾处理环节现场教学,动员家庭积极参与。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社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引导、监督。
细化分类
鼓励设置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引导居民精准、便捷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逐步推行“撤桶并点建箱房”,到2023年底,全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收运模式基本建立。
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体系,到2023年底,全市厨余垃圾运输能力每日达到2800吨。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加强生活垃圾产生单位与生活垃圾清运单位之间的无缝衔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
滨海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蓟州区加快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到2021年底,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450吨/日;到2023年底,处理能力达2500吨/日以上。鼓励在适宜区域配置就近就地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节源减量
推动源头减量。到2022年底,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5%。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到2023年底,实现全市16个区与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