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普吉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油画。这些学生最小的不到10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他们都是参加油画学习班的社区居民。为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服务中心特意邀请专业油画教师为喜欢画画的社区居民授课。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不少学生已经小有成就,在他们的画笔下,房屋建筑、云南风光、人物画像栩栩如生。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处在昆明城郊结合部的普吉已成为五华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为了让辖区居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普吉街道在西城林语小区打造了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中心自去年底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开展了读书分享会,成立了花灯兴趣小组,开办了油画学习班……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盛宴滋润着居民的生活。
扩展文化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扫码阅读、自助借还书……在文化站一角,书柜、桌椅干净整洁,5000余册藏书摆放整齐,150个类别的喜马拉雅电子书和10台电脑,以全透明、全智能的方式方便居民按自己的兴趣阅读学习。不仅如此,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多功能会议室、展览室、活动厅、培训教室、健身室等,方便辖区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不同的人群,对文化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计划依托传统节日及重大历史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不少于20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辉说,目前,文化站常态化项目包括每周一至周五由文化队在文化站进行舞蹈培训,周末有旗袍队训练,每周五下午在多功能会议厅进行油画培训。而室外约20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均按照全民健身需求设有健身步道、晨晚练场地以及篮球场,积极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下一步将安装一组健身路径,满足居民运动需求。
此外,普吉街道还积极打造“文化惠及民生,提升幸福普吉”的特色品牌。其中,王家桥社区积极探索“三社联动”品牌特色体系,同心路社区致力于打造“正能量”社区,普吉社区以提升社区价值为目标创建“牵手夕阳红”社团,联家社区成立花灯兴趣小组,以“社会文明暖人心、花灯文化促和谐”为主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云冶社区整合辖区资源形成“文化休闲”品牌特色社区,观音寺社区在“零距离工程”社区的基础上,依托社区“爱心摇篮”品牌活动,打造“书香文化品牌聚民”社区。
保护历史文化记住美丽乡愁
“这里是三环,以这个加油站为参照物,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普吉1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服务中心的展示墙上,两张照片展示了普吉10年来的沧桑变化。一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加油站被老旧的城中村和厂房包围,周边还有不少农田;另一张照片是2019年拍摄的,找到上一张照片里的加油站,周边老旧的城中村和厂房已经变成普吉辖区正在建设的40个项目,整个片区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
普吉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过茶马古道的辉煌,辖区内还有东方红水库、昆明八景铁峰寺等历史遗存。除滇剧外,普吉老百姓现在还保留了花灯小戏、舞龙等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好历史遗存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事业,是体现新昆明城市建设、城市文明程度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李辉说,一直以来,普吉街道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华罗庚旧居、东方红水库碑等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一批历史遗存被列为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街道还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学生开展参观见学活动,使文物保护单位的教育功能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不仅如此,按照广大群众的要求,结合普吉历史和西北新城建设需要,普吉街道文化中心还积极筹备组织撰写普吉历史文化风物史志书籍,动员知名作家20余人组成写作团队,经过半年的采风、撰写,目前已撰稿40余篇,并已进入专家审稿阶段,书籍的出版将让更多的人了解普吉地方历史和文脉,织就普吉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