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关同志在内蒙古赤峰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基于“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理念着眼于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渠道,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宜宾学院方圆高校联盟团队开展了,“悟尔玛之美,助乡村振兴”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茂县,受冰川灵泉的滋养,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图一为羌族刺绣鞋垫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朝英 摄
早在五千多年前,先辈们就在这块古老的士地上繁衍生息。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莎朗、羊皮鼓舞、席步蹴及铠甲舞等这些体现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更是充分反映了茂县羌族广大人民群众在劳动生产中乐观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图二图三为茂县古羌城节目表演莎朗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朝英 摄
每逢节日或庆典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逢会必演,逢会必唱。但在目前势不可挡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大浪淘沙,我国的优秀非遗文化已日益湮没在滚滚红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任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茂县以中国古羌城为中心,打造文化教育、文化保护、文化展示、文化研究四大基地,集中讲好羌圣故事和民间故事、展示羌文化资源、开展羌族语言文字研究保护。利用镇传习所、县传习中心组织传承人开展羌族语言文字教学、非遗进校园;推动以黑虎羌寨为中心的碉楼碉房建筑群及黑虎将军墓、官寨保护区,以曲谷为中心的羌语保护区,以营盘山文化为中心的古羌文化保护区为重点的非遗文化保护;开展羌族文史资料、口碑资料收集整理,举办“羌年”、“瓦尔俄足”传统节日庆典等方式,做好羌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图四为茂县古羌城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朝英 摄
2022年7月21日,方圆高校联盟团队来到茂县中国古羌城,当天上午向景区初步了解了中国古羌城的的情况。接下来团队在古羌城做了名为“阿坝州羌族非遗文化了解程度及需求调查”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方圆高校联盟团队认识到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因为非设保护,失去传承人就意味着文化新裂。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干年非遗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传。重任在肩,责无旁货。由此我们想到,何不从景区,从游客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通过表演等形式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图五为方圆高校联盟团队做相关的问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朝英 摄
图六为方圆高校联盟团队活动最后留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 文 何朝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