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前往金平县金水河镇普角村委会大风梁村民小组,峻秀山岭之间,盘山公路蜿蜒其中,两旁植物吐翠,嫩叶向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恬淡静美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
(资料图)
“路两旁的植物就是大血藤,是瑶药的主要原料之一。”顺着金平瑶药生态种植基地负责人毛勇手指的方向看去,成行成列整齐种植、形似灌木丛状的大血藤遍布整片山坡。“除了大血藤,基地还种植了土连翘、七叶莲、血满草等药材,都是瑶药。”据毛勇介绍,种植基地采用有机仿野生中药材种植方法,凭借当地适宜的海拔和湿度,让药材在青山碧空之间自然生长。
茂盛的大血藤苗
“我们已经发展种植了1万多亩,除了基地种植,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毛勇带领记者走进种植基地的苗圃,茂盛的大血藤苗正在等待移栽,这些苗木将免费发放给周边农户,由基地指导种植,经过3年左右的生长,符合条件的成熟药材将由基地统一收购。自2015年种植基地落成以来,一直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瑶药已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和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经过采收、分拣、粉碎等程序,初加工的瑶药来到位于金河镇的生产车间,进入蝶变的下一站。
“这里的室外空气湿度大约是50%—60%,而发酵室的空气湿度要控制在45%—50%之间,让药材有一个适宜的发酵环境。”生产车间厂长王兆喜如数家珍般介绍着瑶药的各项生产工序,送来的初加工药材在挑选和粉碎以后,将粉末状的药材成袋装好,在发酵室中避光控温控湿静置,经过半年以上发酵,成熟后将进入最为神秘的药方配制环节。
不同于传统内服中药,瑶药的利用方式以药浴为主,瑶族用于药浴的草药多达百余种,通过精密配伍,取得不同的疗效。瑶浴既是瑶族文化精华的传承,也是瑶族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瑶族人民在千年时光中以祖传、师带徒等方式沿袭着“庞桶药浴”的民族医药文化,但因无文字记载而难知瑶药全貌。
“最开始研制瑶药配方时,只有8味药材,经过10多年的探索研究,已经复原并发展出了基于38味药材配伍而形成不同功效的瑶药产品。”金平金岭生物瑶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邱福寿已八旬高龄仍然精神矍铄,退休后才决定以瑶药闯出一番新作为的他神采奕奕地介绍着金平瑶药的现代发展史,“我们拜访县内瑶族名医,也到广西研学,在原有传统配方基础上反复研究,不断试验,针对市场需求研制出适宜不同消费人群的产品。”邱福寿说。
打包药浴包
如今,以金岭生物瑶药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金平瑶药基于沿袭千年的瑶族草医传统文化,通过药材的精密配伍与标准制作工艺,成功研制出风湿调理、女性调理、抗敏止痒等6个系列泡浴包和足浴包,产品配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取得“消字号”“妆字号”生产许可,形成了自己的生产执行标准,旗下“金瑶”“圣瑶”等品牌也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金岭生物瑶药开发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内,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娴熟地进行着药粉装袋、抽真空、装箱工作……这是一笔来自广州的订单,5万袋瑶药泡浴包将在约定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瑶药凭借独有的功效与魅力,成为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消费者的养生“新宠”。“我们要继续研究瑶药,也要利用种植基地发展壮大休闲康养旅游,为金平‘一县一业’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大的活力。”展望未来,邱福寿信心满满。
好山好水好瑶药,“一县一业”引腾飞。近年来,金平县擦亮“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将蓝天、碧水、净土打造成绿色发展的振兴沃土。“一站一圃两基地”蓝图擘画,有机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加快推进,30万亩中药材基地绿意盎然……乘着全县深入推进“一县一业”的春风,凝结着瑶族人民古老智慧结晶的瑶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楫笃行,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