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遗传人的“打镴情缘”

2020-07-06 16:47: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镴是我毕生的追求,也是我这辈子值得骄傲的事业,我会用尽全力,让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下去。”近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镴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戴清标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戴清标家的客厅展示柜上,摆满了他制作的各式镴器。 王鹏飞摄

今年64岁的戴清标,16岁学艺,18岁出道,见证了镴器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衍生过程。他低调从容、技艺精湛,每一件镴器都渗透了他的心血与汗水。

戴清标制作的镴器 王鹏飞 摄

谈及制作镴器缘起,戴清标说:“我16岁时,师从永康的师傅开始学习打镴,18岁学成后自己出来单做,当时家里条件不好,觉得学一门手艺可以谋生。”

20世纪70年代,戴清标挑起行囊四处闯荡。这个行囊里是他谋生的宝贝,因为打镴工具种类多,重量也不轻,只能用扁担挑着,他的肩膀也因此磨出了厚厚的茧。

戴清标制作的镴器 王鹏飞 摄

“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没有固定居所,随遇而安;没有营销手段,靠嘴揽活。”戴清标说,“以前打镴那叫‘落家做’,碰到有人家要做的,吃住全在那,等做完了再去找下家。”

后来生活水平渐渐好了,戴清标买了自行车载工具,方便省力很多,但是生意还是要四处去“兜”。说起现在的生活,戴清标嘴角上扬地说,“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都是人家找上门来,我可以在家里做,心里很踏实。”

戴清标制作的镴器 王鹏飞 摄

戴清标家住在天台县街头镇古街里,客厅里的橱柜摆放着近40种镴器,戴清标日常制作镴器的工作室在客厅隔壁。“有订单就做,没有的话就清闲,在家享享福。”戴清标说,一年到头,还是会做上七八百只镴器。

刻刀、钻刀、铁锤、火钳……打镴工具有近30种,每种功能都不同。熔化镴块、剪裁、打样、焊接、打磨、雕刻等,打造一件镴器,历经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精雕细琢。

锡瓶、酒壶、蜡台、花瓶……镴器样式可达几十种,每种造型、花样都不一样。小的镴器镴含量少,大的镴器镴含量可达十几斤重,手工制作需三四天才能完成,单打磨这道工序就要敲打上万下。

谈及打镴难不难时,戴清标说道:“不难啊,一点都不难!”他口中的“不难”,其实是他近50年来熟能生巧的见证。

打制镴器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以前浙江台州人嫁女儿,都会请一位技艺高超的打镴师傅,制作一套精美的镴器作为嫁妆,这不仅是传统习俗,也饱含父母对女儿的爱和祝福。

多年来,这个习俗一直没变,也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然而,在戴清标看来,丢不掉这门手艺的原因,除了习俗、喜欢,最大的原因还是人情。朋友的“友情推荐”、一些拒绝不了的“人情订单”、许多因打镴结缘的人、因客户“固执要求”而累积的感动……

“现在通讯发达了,一个电话、一个定位,客人就能上门找到我。”2018年,天台县平桥镇张思村办喜事,要制作60把酒壶和12把茶壶,他们托熟人找到了戴清标,盛情难却,戴清标花了3个多月才完成了这个“艰巨任务”。

还有一次,戴清标认识了在天台石梁疗休养的上海人陈先生。恰巧陈先生对镴器也颇有研究,就这样两人因镴器结缘,此后,两人时常会探讨镴器制作工艺提升、样式升级等。

近半个世纪,戴清标一直在千锤万打中坚守着镴器的温度。在他眼里,这门手艺已经不再是敲敲打打的营生,而是几代人的情愫和心香的绵延。

关键词: 浙江 非遗 传人 打镴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