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罗源县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09-25 15:0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漫步在福州市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水泥路村道,只见两侧畲族民居建筑错落有致,沿街白色墙面绘有主题为“畲之韵”的畲族风情画,构成一道美丽风景;该村露营地整齐停靠着一排设施齐全的旅游房车,静候游客的到来。

金秋时节,千年古邑,凤舞畲乡。南洋村位于罗源县白塔乡东北部,是纯少数民族行政村,全村186户、618人,保存着浓厚的畲家风情和很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

白塔乡南洋村兼塔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俊峰称,南洋村原先道路崎岖狭窄,各项基础、经济薄弱,环境脏乱差,致富本领不强。2015年6月驻村伊始,他带领村两委实施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就业扶贫、造福搬迁、医疗救助等措施,落实好精准扶贫。

南洋村畲族村民兰文忠,因连续三次中风导致瘫痪,并欠下近三十万元医疗款。陈俊峰动员社会各界捐款,并申请各类慰问费,两年共帮助兰文忠筹集帮扶资金约十三万元左右。同时,通过申请小额信贷,投入专业合作社,享受分红,让兰文忠每年可以获得一笔稳定的收益。

“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9人已实现全面脱贫,南洋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0.5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73万元。”陈俊峰说。

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浓浓畲风扑面而来,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馆、修复后的畲族村落遗址、畲族非遗体验点、畲族文化民俗小镇等吸引参观者络绎于途。

58岁的八井村畲族村民雷炳金告诉记者,去年,他将自家的房子进行改造开起了“农家乐”,老伴当帮手,儿子做厨师,主推畲家菜,一家人齐上阵,年收入20多万元。“以往只有在节日里才穿畲族服饰,自从村里打造畲族文化民俗小镇,村民都穿起了畲族服饰,红红火火,外来游客也喜欢穿着畲族服饰拍照留念。”

谷仓画院设于松山镇竹里村一栋老宅,该画院院长、画家郑世衔说,画院开办以来,最多的一个月,前来参观的人流量有8000多人次;接下来,想把团队的文创产品,推到线上销售。

2016年,郑世衔从厦门回到罗源家乡开设谷仓画院,并开办文创产品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罗源县有1个畲族乡,34个畲族村,147个畲族自然村;有27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2481人,其中畲族人口22067人,占全县总人口8.2%,畲族人口相对数位居福建省第三、全国第四。罗源是历史上畲族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畲族文化最终形成的核心区,201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殊荣,今年乘势而上申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能少。”罗源县委书记刘晓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罗源县以“民族+”新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各个领域,统筹推进,2019年全县少数民族家庭户均纯收入6.05万元,同比增长13.1%;人均纯收入1.45万元,增长13.5%,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罗源县已建成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馆,并立足线下罗源民族文化数学云平台,创新延伸功能建成“线上VR展厅+线下实景+电商带货”模式的民族文化云展厅;编辑出版《畲山歌谣》《罗源县畲族志》等书籍,畲族古籍资料被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编排福建省首部畲族题材原创闽剧《畲山蝴蝶飞》获第二十四届福州市戏剧节银奖,《畲乡情》《铃卜情》等舞蹈获全国、福建省、福州市各类奖项。

该县还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周、“畲族·风”民俗文化节、传统特色美食、十佳农特产品评选等活动,嵌入、植入、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促进各民族“大聚会”。

关键词: 福州 罗源县 民族团结 示范区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