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从隋朝初创到明清鼎盛,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又一贡献。“状元文化”自古的魅力亦延续到今日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曾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由明史学者章宪法先生撰写的《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和由知名学者张全海博士撰著的《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详实的文献考证、妙趣横生的历史讲述,搭配以500余幅珍稀古籍版画,深刻挖掘古代中国普通人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阶层跃迁。
《文状元》以明代唯一“三元及第”的商辂为叙事主线,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开始,至清朝光绪状元刘春霖结束,解读中国历史上552名文状元的求学、科考与从政的独特历程。《文状元》是作者耗时三十年的心血结晶。《武状元》以清康熙朝武状元曹曰玮为主线,从“将帅之姿者”的唐朝开始,于武状元定有“射两石弓,马射九斗”的“绝伦”武功的清朝结束,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武状元封侯建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出版方在世界范围内,从30多本古籍中精选出来近千张图版,花费3000多个小时,亲手修复并制成500多张图片并辅以近三万字的图注,为整套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
这些珍贵图像来自包括日本早稻田馆藏善本,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绘画,天津杨柳青版画、各种县志,以及《烈女传》《唐诗画谱》《武经总要》《大清会典》《西湖拾遗》《三才图会》《点石斋画报》《历代帝王图卷》《古圣贤像传》《晚笑堂竹庄画传》《古今君臣图鉴》《敦煌石窟全集》《钦定国子监志》《中国民间诸神谱民俗版画》等古书和图录。上起宋代,下迄民国,书中这些古籍插图均为当时名家所绘,画面意境独特,人物个性鲜明,极具艺术审美,很多图片都是首次出版。
讲科举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文状元》《武状元》两位作者将看似枯燥的科举状元文化融入人物故事中来叙述,让读者可以从历史脉络中来体味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书中既有环环相扣的学术推演,也有细腻入微的故事描写,亦有大量贴切的历史古籍图片穿插其中,可谓是两部难得的图文并茂的“大家小作”。其意义在于对人才培养、选拔与成长的揭秘,而不囿于古代科举制度与细节的简单表述,让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复活于尘封故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