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 长城脚下 河曲:塞外小城在文旅融合上书写新“传奇”

2021-06-23 13:30:25
来源:山西经济网

源于九曲十八弯黄河水的滋养,在黄土高原的西北角,有一座小城水城一体,气候宜人。在这里,你可以看自然风光、品民谣风情,还能欣赏到历史名人的遗迹。

九曲黄河从天降,万种风情留此处,这座小城就是河曲。

今年,河曲把黄河—西口古渡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其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多点发力、统筹推进。随着河曲不断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度,这颗“鸡鸣三省”的璀璨明珠将在晋陕蒙交界处绽放出独特魅力。

黄河边上:昂然挺立古长城

河曲,取“河千里一曲”之义命名。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城西濒黄河,恰当河之弯曲处,因名河曲。

黄河九曲,河曲一曲。黄河在河曲境内流淌76公里,黄河岸边昂然挺立着古长城,黄河长城结伴蜿蜒而行,让河曲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河曲长城作为长城沿线上的一个重要结点,起着捍卫山西、屏藩京师的防御作用。这段长城与黄河结伴并行55公里,是万里长城第一次与黄河拥抱并行,有“双龙并行”之美誉。

河曲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处于防御鞑靼、瓦剌的第一线,是明长城九边重镇山西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防御上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由战事、商贸、民族交融积淀下的长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河曲长城沿线建城两座,堡七座,渡口九处,边口二十五处。美丽的河曲长城,无论从修筑之形制、历史地位,还是文化内涵方面,在山西乃至全国长城界皆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学术价值。

西口古渡:见证“走西口”历史

“走西口”与“闯关东”“下南洋”并称为近代三大移民现象之一。河曲作为离口外河套及绥远最近的大型水旱码头,是“走西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西口古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上可追溯至汉。古渡位于河曲县城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的黄河东岸之上。沿岸巨石垒砌,顺河而下百余米长。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掏苦菜。”正是由于生存的艰辛,河曲周边的农民从黄河古渡口成群结队地来到西口之外,奔向那个“水草丰美、牛羊遍野”的敕勒川。先是春去冬回,成为“雁行”,之后通婚落地,生根发芽。

据旧志载,宋庆历年间曾在此地设榷场,直接与契丹、辽、夏进行通商贸易活动,极为繁华。金大定年间东胜州在此设宣差。元明清以来,经济贸易更为频繁,西接宁夏陇右,北通阴山草地。清圣祖康熙特允鄂尔多斯之请,又准河民垦蒙古地。其时水旱码头、丝绸之路、商贾辐辏,渡河船只云集、五方杂处、兵民繁错,万家烟火于斯盛焉……

史书记载足见彼时西口古渡的繁荣与兴盛。现在的黄河西口古渡景区以临隩公园、护城楼和西口古渡为核心,沿黄河景观带形成弓形布局,其中西口古渡、护城楼为已有景点,临隩公园2016年4月建成投入运营,2020年共接待游客约55万人次。作为该县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黄河—西口古渡景区力争在今年年底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

记者站在观河台上,看着脚下曾见证历史的黄河水缓缓向南流去,旁边有一位河曲当地的网红正在自己的直播间里卖力地向粉丝推介河曲景点,这也许是我们母亲河正在见证的新“历史”。

娘娘滩:“母亲河”上第一滩

“九曲黄河十八弯,传奇莫过娘娘滩;历经沧桑数千年,依然盘踞河中间;将军后人守岛上,牢记圣命代代传;拜得薄后圣母殿,保佑百姓美名传。”这首民谣说的是河曲县城东北十五里处黄河河道上的娘娘滩。

娘娘滩面积近13公顷,是个“凸”形小岛,为塞上有名的小绿洲。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蒙三省(区)的鸡鸣。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及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其后刘恒称帝(汉文帝),于滩上建娘娘庙,故名娘娘滩。

娘娘滩北隔河与内蒙古马栅村相望,南隔河水与河湾、娘娘口二村呼应。东望龙口峡峪中太子滩石岛昂首挺胸,傲然屹立于浪涛之中。两侧河面开阔,水流平缓。西看茫茫黄河,天水无际,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眼下正是去娘娘滩游玩的好时节,在河曲县楼子营镇娘娘滩村的渡口,记者看到,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纷纷坐船去岛上游玩。乘小船十分钟左右,于水波浩荡中走上娘娘滩,环岛小路,绿树成荫,气候宜人;远眺黄河,平缓如画,赏心悦目;偶尔站在高处,会看见滩上农田里黄瓜的盈盈新绿,番茄的点点翠红,别有一番新奇感受。

二人台:河曲文化最强品牌

到了河曲,肯定要听一听当地最有特色的河曲民歌、二人台。

呱嘴《夸河曲》是二人台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个作品里,女演员从自然风光、当地特产、名胜古迹等一一介绍河曲,表情夸张生动,肢体语言丰富有趣,让观者一见难忘。

二人台艺术起源于河曲民歌中的小曲小调,内容多取材于当地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是民间百姓生活的一种折射。它属于“两小”剧种,即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粗旷豪放,或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双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河曲民歌、二人台在当地县委、县政府和中国保利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逐渐走向了省城、走向了全国。据了解,截至目前,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在保利剧院院线的巡演场次已达到30场,通过保利院线这个平台,更多城市的年轻观众开始了解并喜欢上了这个历久弥新的艺术门类。

为了将二人台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推进这两项艺术的传承保护上,当地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歌、二人台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如:设立了河曲民歌、二人台发展专项基金及保护和发展津贴,保障了文化灵魂不失传;积极搭建文化品牌交流平台,推广民歌、二人台艺术;调动现有民歌、二人台各级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来推动这两项艺术的传承工作。

一水相同,一脉相承。

如果你漫步河曲县城,很容易就能找到有关大戏剧家白朴的文化遗迹,因为这里是白朴的旧籍;若你移步古长城,也能感受到火山军对阵军前,敌寇来犯,杨家将的正气凛然;当夕阳晚照时分,依稀还能看见旧时水旱码头上商贾辐辏,船只如鱼穿梭之繁华;假如你想要卸下一身疲惫,不妨踏上塞上绿洲娘娘滩,怀古思今,或许就能有所领悟重新出发。

依偎在母亲河畔,伫立在长城脚下,河曲注定是一座有故事的小城,也是一座让人一见就懂、一见生情的古城。好山好水好歌,河曲这座塞外小城在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上一定会书写出自己的新“传奇”。

关键词: 母亲河畔 长城脚下 河曲 文旅融合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