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鲁迅的饭局 谁又能拒绝它带来的丰富交汇

2021-06-24 13:55:29
来源:文学报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处女作《戛剑生杂记》中写道:“生鲈鱼与新粳米炊熟,鱼顺斫小方块,去骨,加秋油,谓之鲈鱼饭。味甚鲜美,名极雅饬,可入林洪《山家清供》。”寥寥数语,便可料想大先生对美食一定颇有研究。果不其然,阅毕《风波》,回想那主场景可全都是在吃饭呢。无论是女人们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还是九斤老太慨叹“一代不如一代”,抑或是抱怨吃炒豆子会吃穷一家子,都让这“风波”多了不少风味。读至《在酒楼上》那“一斤绍酒”,那“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还有那“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至此可深信,对于吃这一件事,鲁迅先生定是深有研究的。

而对鲁迅先生的“吃”深有研究的是薛林荣先生,其新著《鲁迅的饭局》以时间为轴,详细记述了鲁迅先生自1912年来京供职至1936年在沪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作者不仅细究鲁迅的个人饮食口味,而且重点还原鲁迅与时人交往的饭局场景。在作者笔下,鲁迅除了是为人熟知的作家之外,他还是气象记录师、现代图书封面设计先锋人物、重度甜食爱好者、木刻艺术宣传大使、旅行专家、另类宠物饲养者、翻译大家、佛经研习者、植物爱好者、金石研究爱好者、图书出版策划大家……

在中国人眼里,“饭局”是故事的聚集地,是情感的冲击场,是人生的转折处。1917年9月30日鲁迅日记云:“朱蓬山、钱玄同来。张协和来。旧中秋也,烹鹜沽酒作夕餐,玄同饭后去。月色极佳。”这是中秋之夜绍兴会馆的一顿聚餐,涉及两个有意味的话题:一是鲁迅笔下的月光和月色;二是鲁迅与钱玄同的合与离。鲁钱二人既是同乡又是同门,本是挚友,可是新文化运动的落潮,两人关系疏远。所谓“合则来,不合则去”,两人矛盾的公开化虽显遗憾,可值得庆幸的是,彼此的矛盾仅限私交,在学术造诣方面依旧惺惺相惜。有意思的是,鲁迅日记和回忆类散文中的月色是美好的,唯有小说中的月色是冰冷、凄清的。相信这样的巧合绝不是偶然的。

饭局亦似呐喊,时而有声。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在上海聚丰园设宴,请鲁迅、柳亚子等作陪。“达夫赏饭”之局散席时,郁达夫拿出一幅素绢,鲁迅当场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赠郁达夫,字的上角写有“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八字。“闲人”的自嘲,看似偶然,实则成为鲁迅精神话语的一面旗帜,“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

如此种种,面对鲁迅的饭局,谁又能拒绝它带来的丰富交汇?

关键词: 鲁迅 饭局 丰富 交汇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