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父亲王旷首创南渡之议 曾经在金陵两次死里逃生

2021-07-06 08:46:01
来源:金陵晚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脍炙人口,流传甚广。说到乌衣巷,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但是,历史上王羲之真正在金陵待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他在金陵过得并不舒坦。王氏家族好像一棵大树,一方面,浓荫遮蔽着他;另一方面,阴影笼罩着他。

父亲王旷首创南渡之议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曾祖父王览,祖父王正,父亲王旷,叔父名王导。王导是当时金陵“王、谢”两大富豪贵族之一。琅琊王氏,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家族之一,一直居住于琅琊皋虞和临沂之间,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举族迁居金陵。关于王览家族的南迁,传中记载: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时,王览是他的亲信,司马睿称帝后,王览也跟着到金陵去,从此,王览的家族便在江浙一带繁衍开来。

公元280年,西晋大军开进东吴京城建业(今南京),东吴政权灭亡,三国归晋。第一次作为王朝都城的金陵,又跌落为江南一个普通的县,由丹阳郡管辖,郡属扬州,郡治和州治都设在这里。

303年,王羲之的父亲王旷被任命为丹阳太守,来到建业。他到任仅一年,右将军陈敏举兵造反,王旷被逐,又逃回了北方。陈敏被消灭后,王旷并没有再回来当太守,但他这次短暂的南行,却成了一个新王朝诞生和王氏家族鼎盛的契机。

当时,西晋的八王自相残杀,天下大乱,朝政最后落入东海王司马越之手。当时,追随东海王的第三代琅琊王司马睿正奉命镇守下邳。由于王旷与司马睿是姨兄弟,王旷也来到了下邳。此时,局面已不可收拾,再加上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侵,朝廷岌岌可危。辅佐琅琊王司马睿的王氏精英们不得不商议后路。司马睿和王导等人在屋子里密商将来路在何方,王旷来了,他们不让王旷进屋。王旷就说了一句:你们想图谋不轨吗?我要去告发。大伙赶紧把他拉到屋子里。王旷做过丹阳太守,对南方非常熟悉,他提出的避乱江左的主张,具有令王敦、王导们不会想到的气魄。这样,司马睿、王导才下定决心渡江南下。

307年,在王导的策划下,临沂王氏及其大族随同琅琊王携家南渡,来到建业。十年后,西晋被灭,司马睿在金陵登基,史称晋元帝。王旷的一句话成就了东晋百年基业。金陵在东吴建都之后,又成为东晋、南朝的都城。

在金陵两次“死里逃生”

由于王氏家族势力强盛,一度控制了朝政,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马”就是指皇帝司马氏,可见王家权势之盛。当时,王氏聚居在乌衣巷,王羲之当然也住在这里。

王羲之从小得到了家族中诸位长辈很好的关照。他虽然小时候不善言语,不被人看好,但族叔王敦夸他“汝是吾家佳弟子”。长大后,他“坦腹东床”,被太尉郗鉴看中,把女儿嫁给了他。他的二叔王虞多才多艺,其书法最知名,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而王羲之的岳父郗鉴家也是书法世家,小舅子郗惜的字起初比王羲之还好,王羲之后来才胜出。

王羲之青少年时代学习、居住都在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成年以后在临川、武昌做官,还经常往返于建康和各地之间。王羲之一生中大半时间都是在建康度过。

虽然王羲之出身显贵,实际上,青少年时,他在建康过得并不舒坦。王氏家族好像一棵大树,一方面,浓荫遮蔽着他;另一方面,阴影笼罩着他。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王羲之的青少年时代显得十分沉重。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手握东晋的兵权。他很喜欢王羲之,常常邀请王羲之来自己家。但王敦有谋反之心,一日他与心腹密谋时,突然想起王羲之还在家中,于是提着刀想把王羲之除掉,却发现他醉得不省人事。王羲之这才逃过一劫。

后来,王敦举兵谋反,这给王羲之带来了更大的生命威胁。王敦造反时,晋元帝派王虞去劝阻,王虞“乃为敦所留,受任助乱”,反而帮助王敦造反,如果不是不久病死,恐怕也难逃杀身之祸。

王羲之的另一个叔父、当时的重臣王导为保住全族性命,主动将家族中的男丁绑起来,天天去朝廷请罪,最终得到赦免,王羲之再次躲过一劫。那年,他才15岁。

少年王羲之在建康的生活危机四伏,这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性格和命运。后来,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外出任官,而不愿留在建康朝廷里,其中的缘由,或多或少与青少年经历有关。

“素无廊庙之志”

当时王氏家族在会稽(今绍兴)都置有田产,王羲之“不乐在京师”,更乐于生活在会稽,自称“素无廊庙之志”(不想登堂入室进入官府)。王羲之平生真正做官的时间不算长,出任临川太守和江州刺史都很短暂。先为宁远将军,后“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又拜护军将军,推让不掉,勉强为职。晚年因会稽内史王述母丧去职,王羲之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美丽的浙东山水和诸多名士,促成了他的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的诞生。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和他信奉道教,书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忘情于江南山水,还与道士研讨服药石之道,终因服食“五石散”致病,361年去世,时59岁,葬于浙江。 朱庆松

关键词: 王羲之 金陵 死里逃生 王旷首 南渡之议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