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兵洞是什么 南京历史上的四个藏兵洞介绍

2021-09-09 11:45:25
来源:金陵晚报

藏兵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设施,类似代的地堡暗道,可埋伏奇兵出其不备攻击对方,多建于古代城市城墙或者关隘。南京历史上在城门和水关设置藏兵洞是南京城墙的独创,安置守城的将士和储藏物资屯粮之用,军事防御能力极高。眼下,多数南京人还不清楚南京历史上有多少藏兵洞,现存多少。为一探究竟,笔者多次前往现存藏兵洞实地进行了考证与测量。

中国著名的中华门藏兵洞

中华门(原聚宝门)藏兵洞位于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是中国著名的藏兵洞。

中华门共设3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瓮城南面第一道城门的一层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第二层有7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藏兵洞现全部尚存。藏兵洞总面积约为3000方米,均每洞可容纳士兵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

一层藏兵洞6个,大小基本相同,南北走向,门朝北,南端封闭的砖券门洞。每洞石拱门宽约2.9米、拱高约2.7米;每洞砖拱内宽约3.8米、进深50多米、拱高10米。二层藏兵洞7个,除中间一洞外,其余6个大小基本相同,南北走向,门朝北,南端封闭的砖券门洞。每洞砖拱门宽约2.9米、拱高约3.1米;每洞砖拱内宽约3.8米、进深约45米、拱高约8米;中间一洞面积约300方米,居各洞之首。两侧马道下方有藏兵洞14个,大小基本相同,东西走向。每洞石拱门宽约1.9米、拱高约2.45米;每洞砖拱内宽约3.75米、进深约9.2米、拱高约7米。东侧7个藏兵洞,门朝东,西端封闭的砖券门洞;西侧7个藏兵洞,门朝西,东端封闭的砖券门洞。

中华门内瓮城这种藏兵及军需物资的储备设施,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欲擒故纵,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别歼灭,如“瓮中捉鳖”。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约11米、长约86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也是将领驱马直登城头的通道。

如今,中华门27个藏兵洞建筑宽敞精致坚固,不得不让人惊叹当时建筑人的智慧。中华门城堡布局严整、构造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不论是在军事上、历史上,还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堪称一绝的东水关藏兵洞

东水关藏兵洞位于龙蟠中路东水关遗址公园内。东水关亦称通济门水关闸、上水关,俗称东关头,是“十里秦淮”的“龙头”,即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是古代南京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大的水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此建水门通舟筏。明朝初期建京城,改水门为通济水关,设“偃月洞”。将水关建筑与城墙建筑融为一体,这在中国建筑史上鲜为一见,堪称一绝。

东水关由水闸、桥道、藏兵洞三部分组成,是一座3层拱券式水关,设有大小33个券洞,每层11个洞。上面两层22个洞,亦称瓮洞、藏兵洞,向城外一侧封堵,以增强水关的防御机动能力。藏兵洞总面积约为620方米,均每洞可藏兵约30人,共可藏兵600人以上。到上世纪50年代,只剩下中层11个、上层1个藏兵洞。下层11个券洞通水不通航,用于调节内秦淮河水位和防洪,中间的铁栅栏防止敌军从水路偷袭。

在中层现尚存的全部11个藏兵洞中,除中间一洞稍大外,其余10个大小相同,东西走向,门朝西,东端封闭的砖券门洞。每洞石拱门宽约1.4米、拱高约1.7米;每洞砖拱内宽约3米、进深约10米、拱高5米; 中间一洞面积34.5方米,居各洞之首。上层唯一尚存的洞,面积25.5方米,小于另11个尚存的藏兵洞。在大门紧锁的现尚存的12个藏兵洞的拱门石上,凿有3个小洞:分别于顶端靠里侧和左右两侧距顶端30厘米靠外侧。

当年东水关这33个券洞比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中华门古城堡的券洞还要多6个,可见其规模之大。如今的东水关虽已不见昔日的繁华、往日的人声鼎沸,但却以其雄伟的气势屹立于十里内秦淮河的东端。

蜿蜒曲折的阅江楼藏兵洞

阅江楼藏兵洞位于城西北部狮子山阅江楼风景区内。

在阅江楼三层台下方有一较大藏兵洞,何时建造也无从考证。据了解,藏兵洞面积约为460方米,可藏兵400人以上;洞内通道左盘右旋,蜿蜒曲折,宛若一个庞大的地下迷宫;为拱形,墙及顶均用水泥粉刷,东西南侧有3个出口门洞。东出口门宽2.9米、高2.8米,南出口门宽1.6米、高2.2米,西出口门宽0.85米、高2米。前几年,藏兵洞部分对外开放,用作明朝军事史简介展出。展出有古代、现代各种盔甲、兵器等。眼下3个大门紧锁,已不对外开放。

不复存在的西水关藏兵洞

西水关原位于水西门城墙南侧,与东水关相对,据《古里秦淮地名源》里考证,西水关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被称下水门,明初筑城墙时在此扩建,改建为西水关,筑“偃月洞”3层32券,上层11券,中、下层各10券,中下层中间共一大洞,可通舟筏,是“十里秦淮”的“龙尾”。

西水关有两道闸门、桥道和藏兵洞。一道闸门在城墙之内,另一道闸门在内秦淮河出水口,城墙之下留有多孔拱券式进水巷道,用条石封住,防止敌人的“水鬼”潜水入城,城墙从两道水闸之间堆砌而成。西水关是内秦淮河的出水口,与外秦淮河相连,设有码头,是南京“进出口”的咽喉。在历史上,对于保护南京城免受洪涝之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防洪排涝,西水关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也大有作为,当时在修建西水关时颇有讲究。

东水关和西水关都是600年前高超水利设计工艺的代表。直到上世纪50年代,西水关连同藏兵洞、城墙一起被拆除,仅留有城内水闸石质闸槽存在。

关键词: 南京 历史 藏兵洞 中华门 东水关 阅江楼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