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人的经典动画回忆,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树忱、钱运达执导,丁建华、毕克等配音的动画片《天书奇谭》即将首登大银幕,该片的4K修复纪念版定档11月5日。影片上映消息发布后,有网友发现,当年的12位主创人员中已有6人离世,一纸名单令观众“一秒破防”。
38年前经典一半主创已离世
《天书奇谭》改编自中国首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最早由罗贯中编次。电影保留了小说中三只狐狸形象,将小说中的蛋子和尚改为善良可爱的少年蛋生;故事主线由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部分故事桥段能够从中国民间故事中找到出处。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特伟对影片创作提出“怎么有趣怎么玩,玩到极致”的号召。在此感召下,导演王树忱、钱运达,造型设计柯明,作曲吴应炬,配音丁建华、毕克、苏秀、程晓桦、施融、曹雷、尚华等一众艺术家前辈开启了一段专注奇、趣、美的创作旅程。自1983年开播以来,作品凭借深远的艺术造诣和故事内核成为数代人的经典记忆。
作为动画长片,《天书奇谭》的绘制过程更是充满艰辛。据导演钱运达回忆,画师们用掐秒表对口型的方式来判定角色台词所需时间,以便绘画出角色相应的嘴型。画师们日夜加班,一画三年。
近四十年过去,《天书奇谭》的主创有的已是耄耋老人,有的已经不在人世。最新公布的海报上写道:“主创中的部分老师已过世,遗憾未能见证影片登上大银幕的珍贵瞬间,感谢他们对中国动画的奉献与热忱。”其中去世的主创有导演王树忱,编剧包蕾、王树忱,造型柯明,作曲吴应炬,配音毕克、尚华。这都让网友不免泪目。
“修旧如旧”打造“新天书”
与上世纪80年代初主流文艺作品塑造的“高大全”人物形象不同,《天书奇谭》着重彰显奇、趣、美的独特审美,与同厂牌经典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并驾齐驱,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的奠基石。该片贡献了超前的立意,不少场景在现代语境之下仍然妙趣横生。例如,白云洞内安装有“摄像头”功能的镜子;具备“复制粘贴”功能的聚宝盆;蛋生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等。电影开场,片名“天书奇谭”四字蓝黑背景图案呈现出流动融合的“特效”,令观众拍手称奇。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创作者将蓝黑油漆倒入盆中,加入溶剂使油漆产生“流动”的化学反应,由此拍摄出这段奇妙的“特效”场景。
记者了解到,为达到大银幕观看需求,更好地向观众展现这部国产动画经典,《天书奇谭4K纪念版》经历了漫长的整体修复及数字化过程。首先对原底进行整理,通过超声波水洗进行清洁,再扫描至硬盘。然后进入颜色校正、逐帧修复、声音扫描及修复阶段。最后进行声画合成,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技术厂完成基础修复工作。
后续的4K修复工作由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进行,修复团队遵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影片进行去噪、去划痕、色彩增强、超分等处理,过程中不断测试,反复调优,在提升电影清晰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电影原始动画的笔触和颗粒感。
声音修复同样经历了精密繁琐的过程,修复师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将单声道母带中的对白、音乐和音效分离,并力求还原影片原本声音效果。在此过程中,修复师需要沿着原始素材轨迹,遵循胶片原有的特殊音色,做到不干扰观众对于声音画面的情感与年代记忆。修复师采用上世纪80年代模拟和声器,使配乐音色与原版趋于一致。成功分离至环绕声后的声音素材通过效果器展开,使声场声效最终达到符合现代影院观看的5.1声道效果。如此种种力求让《天书奇谭》的“前世今生”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