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南京方言:“靸”与木屐巷

2021-11-04 10:05:39
来源:金陵晚报

“靸”,南京方言中读作sa。南京方言中“靸”的意思就是“拖”。“靸鞋”,“靸板儿”是南京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是昔日家家户户都有的老物件。现代汉语称作“拖鞋”。

“靸”在《红楼梦》中反复出现

“靸”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反复出现。汉字表字不表音。但均读作sa。举几例为证:

第十四回:“又有十二众青年尼僧,搭绣衣,靸红鞋。”

第二十回:“次早,天方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了。”

第二十五回:“宝玉便靸拉着鞋,走出房门,只装着看花,东瞧西望。”

第二十六回:“宝玉穿着家常衣服,靸着鞋,倚在床上,拿着本书;看见他进来,将书掷下,早带笑立起身来。”

第五十三回:“贾珍看着收拾完备供器,靸着鞋,披着一件猞猁狲大皮袄,命人在厅柱下石阶上太阳中,铺了一个大狼皮褥子负暄,闲看各子弟们来领取年物。”

第五十八回:“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靸着鞋,走出院来。”

“靸”不仅是南京,也是重庆、合肥、陕西关中地区方言。“靸鞋”即无跟之鞋,也叫拖鞋。老南京曾有“靸板儿”一词(儿化音),指的是木制的靸鞋,鞋底是用木板制作,鞋面用一块寸宽的厚帆布或者牛皮钉在鞋底板的两侧,简称“靸板儿”。

从《红楼梦》中靸字的反复出现看,“靸板儿”当是曹雪芹童年时代挥之不去的记忆。不过,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曹雪芹,很有可能穿的是纯牛皮或者锦缎制作的靸板儿,一种牛筋做鞋底,再用牛皮或者锦缎制作鞋帮子的,那种高档的穿着舒适松软的牛皮“靸板儿”。

1715年,曹雪芹出生在江宁府城(今南京老城区)利济巷。利济巷周边的科巷、东白菜园、西白菜园、长白街、二条巷、三条巷、四条巷在清代中晚期,均是青石或者鹅卵石铺就的小巷。在此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他,当有过靸着靸板走在小巷里的记忆,不然,曹雪芹不会有如此生动的记叙。

南京老城南有个木屐巷

说起南京方言靸、靸板儿,离不开木屐和南京木屐巷。木屐不是靸板儿,但两者相近、相关。

木屐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发明的呢?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记载:公元前600多年,晋文公被其父驱逐出宫流亡期间,忠臣介子推曾割下自己腿肉供晋文公充饥。后晋文公在秦穆公重兵护持下回到晋国登上王位,在封赏随他奔波流离的侍臣时,却将介子推遗忘了,等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带着母亲隐匿山中。晋文公亲带人马前往求访,不料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令人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和老母亲紧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文公见状悲痛不已,挥泪砍下尚未烧尽的树木,令人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当忆及介子推割股之功,便抚屐哀嗟:“悲乎,足下!”后人将同辈敬称为“足下”,即起源于此。这是古典文献中最早的对木屐的记载。

南京朝天宫东边有个仓巷,走进仓巷的第一个巷口是朱状元巷,第二个路口有一条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巷叫木屐巷。顾名思义,它是以制售木屐为主的街巷。这个地名起源于650年前的明初,当时城内街巷规划为不同的手工业作坊区,木屐巷两侧自然是以木屐作坊为主。木屐巷东与仓巷相连,西接莫愁路,长约百余米。巷内绝大多数人家均是制作木屐的作坊或者与此有关的行当。木屐巷7号是一处三开五进的清代建筑。原房主是一位王姓的大木材商人,有四个儿子,每人分得一进院落,其三子王瑞恒是笔者的三姨夫,据他回忆,他祖上在南京上新河一带开有木材商号,生意规模很大。制作木屐的均是木材的下脚料。(现木屐巷7号遗址尚存)

木屐不是靸鞋,但靸、靸板儿这两个词的产生应该和此有关。木屐是古人穿的一种木底鞋。古人称鞋为“履”,“屐”是一种有齿之“履”,无齿木屐史籍多称“屧”。《急就篇》颜师古注云:“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刘熙《释名·释衣服》云:“屐,搘也,为两足搘以践泥也。”现在马路上很少能看到有人会穿木屐了,但在制鞋业不发达的古代,木制鞋具有凉爽、耐湿、防滑、耐磨、增高、制作方便、行步有声等诸多特点,曾被社会各阶层广泛使用,在中国服饰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2009年至2010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对老城南颜料坊地块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12件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木屐,大小结构多有不同,学术界轰动一时,目前陈列在六朝博物馆。

从屐的质材来看,也是多种多样。当时有以桑木制成的桑屐。《南齐书·祥瑞志》:“(世祖)在襄阳,梦着桑屐行,度太极殿阶。”有以枹木制成的枹木屐。如晋稽含《南方草木状》:“枹木生于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极柔弱,不胜刀锯。乘湿时刳面为履,易如削瓜……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还有以沙棠木制成的“棠木屐”。在《红楼梦》第十回中,宝玉说过“我这一套是全的,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下了”的话。《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可见贾宝玉是穿木屐的,不过清朝鞋子的种类丰富,木屐自然是穿不惯了。南京颜料坊出土的12件木屐鉴定出桑木、槠木和榉木三类树材,符合致密坚韧,易加工、耐磨损等特殊要求。

以上各例中出现的“靸着鞋”的鞋是木屐,还是南京民间的靸板儿?无从考证。但靸与木屐有关这是确定的。木屐巷与曹雪芹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利济巷相距不过四五里路程,曹雪芹对木屐巷应该是不陌生的。

从南京颜料坊出土的12件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木屐看,木屐是一种无跟鞋,相似现在的拖鞋。从汉字表意的功能分析,穿这种木屐准确地说就是南京方言说的“靸”。“无跟为靸。”因此,说木屐起源或者盛行于南京是能够成立的(以2010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对老城南颜料坊地块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的12件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木屐为证)。那么与此相关的“靸”当源自南京无疑!史载、传说、物证,三者齐全!也因此,靸,从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看,它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是鲜活的!曹雪芹对这个南京方言也是应用自如的。

关键词: 曹雪芹 南京方言 木屐巷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