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馆时间暂定为一年!津文庙博物馆因建筑修缮将暂停对外开放

2021-11-05 09:07:32
来源:每日新报

从今年10月18日起,天津文庙博物馆因建筑修缮将暂停对外开放,闭馆时间暂定为一年,修缮后将以新的面貌重新开放。据记者了解,本次修缮将对文物建筑进行整体维修和科学保护,以确保最佳展出效果和良好的参观环境。

天津文庙修建于1436年,是市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群,不少专家学者在采访中,讲述了天津文庙特色与文脉流传的故事。

捐住宅改学宫明清修缮达20多次

日前,记者来到天津文庙,此时已经能看到,临靠东马路的文庙的东侧礼门牌楼以及东门内大街北的西侧义路牌楼,已经安装好防护网,有工人在搭建的脚手架上开始工作。

虽然此时文庙已经闭馆,但可以从工作人员通道的大门口,看到文庙内的一座隔院子的牌楼。据了解,本次维修将包括文庙的各牌楼、各殿屋顶及路面工程等。

“中国文庙分三类,第一类是宗庙,有曲阜孔庙和衢州孔庙;第二类是国庙,也包括曲阜孔庙还有京师孔庙,其余的都是地方孔庙。”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李弢介绍说,天津文庙就是地方孔庙,含义是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建筑”相结合。

包括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修缮,天津文庙已经历了20多次的重修、扩建。明代的天津卫学,也叫文学,这个惯称一直保留,文庙两侧有“文学东箭道、文学西箭道”两条胡同。

天津文庙的修建和天津文学建立分不开,李弢介绍,明代卫学也就是卫所设学,可以追溯到洪武十四年辽东都司学的设立。此后宣德、正统年间,卫所纷纷设立儒学,英宗采纳了陕西按察司佥事林时“宜建学校以教养之,庶得文武之才出为时用”的建议,下令在全国的卫所建立学校(卫学)。

而天津设立卫学还因为在此之前,“少淳朴,官不读书,皆武流”,故要移风易俗,教化军事子弟。李弢说,《天津县志》中记载:正统元年(1436),提学御史程富打算令武职官员子弟到静海县学习,左卫指挥佥事朱胜奏请设卫学,将其在天津左卫以东的住宅一所捐出改建学宫,首先建斋堂公廨,有明伦堂及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比较简陋,后人认为明伦的称呼源于孟子的“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

文脉流传庙学合一与两庙合一

“到正统十二年(1447)大成殿建成,此时完成了‘庙学合一’的形制”,李弢介绍,景泰五年建棂星门、创两庑及修建孔子的塑像、行释菜礼,弘治八年修建明伦堂;正德十一年整饬天津道高屿重修四斋,筑墙垣、射圃;嘉靖四十四年整饬天津道黄中创建名宦、乡贤二祠……“雍正三年,此处改为州学;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学后于雍正十二年(1734)由直隶总督李卫在府学西边增设天津县学。”

至此,天津文庙府、县两座并存一个院内“两庙合一”现象,成为了中国唯一。现在,天津文庙的主要建筑有过街牌楼、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建筑基本呈对称排列,分别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

天津文史研究学者唐文权介绍说,1926年,天津“冰窖胡同”李善人家的,曾捐造祭孔的一批烛台,“烛台上的铭文记录的是李善人李春城的长子‘天津李士铭祭奠孔子庙敬造’,有关资料说,目前尚存不足40件。”

“辛亥革命后,陈泽东在文学东箭道5号的家中开设中国医学传习所。1927年严修先生文学东箭道文庙的儒学署成立了崇化学会,聘请文化学者在此讲课。”李弢介绍,崇化学会后来改为崇化中学、三十一中。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十一中搬走后,改成了新华书店古籍、和平曲艺团少儿训练场地。七十年代县庙改为了东门里中学、工厂、少儿图书馆、古籍书店、南开少年宫、古玩城,“现在的县庙是1985年重建的。”

2007年时,文庙根据《天津通志》记载的“乾隆四年天津文庙样图”,开始为期两年的大修,发现了六条记录文庙整修历史的“千秋带”,还恢复了曾被取消的“廊”。当时,天津文庙还从曲阜孔庙移植来柏树,这是“中国首例”。

如今正门的“天津文庙博物馆”“文庙”两匾额,为孔子第77代孙辈孔德懋孔德成姐弟俩的手笔。但过去没有这个“正门”,唐文权介绍,府庙和县庙其实原本各有单独大门,位置在现两侧影壁的位置,“影壁原位置在路南,挪过来的时间不确定了。”

文庙记忆

泮池的故事

“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叫泮池又称泮宫,是官学的标志。”天津著名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天津日报高级编辑罗文华介绍,天津文庙的泮池,名气相当大。

“明代建城后,天津最早有名的桥,除了护城河上的桥就数文庙内泮池上的泮桥,叫‘鱼化桥’,桥因池而名。”李弢说,《新校天津卫志》记载明成化元年,泮池上鲤鱼在水面跳跃,当年天津就有卫林、刘钰两位秀才考中了举人,“就有了‘鲤鱼跳龙门’的说法。”

“天津府南皮县人张之万,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高中状元,于是,天津人将其与府庙泮池跃鲤联系起来。”罗文华介绍,上海画家吴友如的《泮池跃鲤》正是描绘了这一景象,过泮桥“入泮”,也成为考取秀才来拜孔子的代称了。

牌楼的变迁

“最早的文庙牌楼建于明朝。如今文庙门外的过街牌楼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德配天地’与‘道冠古今’。”唐文权介绍,1933年天津以妨碍交通为理由要拆除全市19处牌楼,在民众“存国粹”的反对声中,文庙牌楼得以保留,而且在转年的祀孔大典上,牌楼得以重新绘色,“根据史料记载,那天全市放假一天。”

2007年文庙大修时,唐文权曾根据老照片资料,绘制匾额上被“破坏”龙纹图案,被设计方采纳。“天津记忆团队还曾保护这两座老牌楼,让其得以原件重修。”

祭孔的服饰

2004年11月12日,为纪念天津设卫筑城600周年,又正值孔子诞辰2555周年,首届“祀孔大典暨乐舞主题表演”活动,在天津文庙隆重举行,距离上一次天津“祀孔大典”已有66年。

当时大典所采用服饰为清代制式。主祭、从祭以及执事等部分成员服装则出自天津收藏家何志华的收藏清代朝服。他介绍说,从那一年开始直到2019年,每年春秋两季都在文庙举行祭孔大典,以农历八月廿七日(即孔子诞辰)最为隆重,“我从第二年开始一直担任执事官”。其间,祭孔服饰也由清代制式换成后来的“汉服制式”,“现在基本采取的是曲阜祭孔制式。”何老说,文庙收藏有一条天津解放之前的“原件服饰”,“样式与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称帝前天坛祭天的服饰一样。”新报记者单炜炜

关键词: 天津文庙博物馆 建筑修缮 闭馆时间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