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是否到过金陵?专家各有说法,在这里不做探讨。今天的南京,确有几处和诸葛亮有关的名胜古迹,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驻马坡
相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命诸葛亮出使孙吴,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当诸葛亮赴京口(今镇江)途经秣陵(今南京)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今清凉山)上,观察金陵的山川形势。当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巨龙一般蟠伏于东,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的雄踞于大江之滨。尔后,他又到乌龙潭蛇山前驻马,禁不住发出感慨: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此乃一代英豪雄震千古的赞叹!后有一位太守赵公,于蛇山之坡立石竖碑,称为“诸葛武侯驻马处”,通称“驻马坡”。从此,有了“将军气势溢江河,跃马曾来驻马坡”之说。清代文人陈文述还写有:
石头城上翠孱颜,虎踞龙蟠在此间;
形胜旧传三国志,风云长护六朝山。
登高感慨谁知己,揽辔澄清亦等闲;
天遣艰难定西蜀,峨眉万里隔秦关。从这首题咏,怀古思今,蛇山驻马坡,给金陵这个“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又平添了几分特殊的魅力。“龙蟠里”与“虎踞关”,这两个古老的地名也因诸葛亮的赞叹而来。有一名为冯传斌的诗人曾作有一词《卜算子·龙蟠里与虎踞关》:“烟织蒋山幽,雨锁石城秀。一夜东风退魏戟,赤壁横空奏。惊起却回首,虎踞龙蟠旧。汗青依然江山变,六朝古都秀。”诸葛武侯驻马坡,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八方来客观瞻,引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抒怀。
诸葛饮马处
在乌龙潭公园潭水东南堤岸,有一诸葛武侯饮马处,今天成为一处景点供人参观,简称“诸葛饮马处”。当年诸葛亮出使孙吴,放马于乌龙潭东南水边饮马,名传千古。此处有一勒石竖碑,碑阴书以诸葛亮出使东吴时的有关史话。碑高1.07米,宽度不一,造型优美,碑旁还缀以零星湖石,游人常倚碑前摄影留念。
自古诸葛武侯驻马坡、饮马处,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诗赋,唐代文学家颜真卿,明代文学家潘之恒、谭元春、丁雄飞,清代诗人王士祯、魏源、袁枚、韓菼、陈大受等都留有华章。清两江总督刘坤一曾写有楹联《驻马坡》:
其一:丞相当年曾驻马,江山终古此蟠龙。
其二:许先帝驰驱,东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诸葛武侯祠
清光绪六年(1880年),杭州知府薛时雨卸任后,爱慕金陵西城胜境,拟卜居于此。第二年,薛时雨与淮军将领刘铭传、张又堂等人,于乌龙潭灵应观内拓地筑屋数楹,建诸葛武侯驻马庵,即诸葛武侯祠,并悬其画像以祀之。薛时雨夫人也常来此焚香叩拜。后招僧住持,并附祀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于其侧。门前松柏夹植,特别是每逢春日,群芳争艳,色彩斑斓,绚丽无比。薛时雨曾写有《乌龙潭驻马庵》楹联一副:水如碧玉山如黛,风有高梧鹤有松。
军师巷
城西乌龙潭一带,有不少与诸葛亮相关的古迹名胜。其实,在城南也有一座诸葛丞相祠堂。据《白下琐言》载:“诸葛祠在军师巷。”相传蜀汉和孙吴联手破魏时,诸葛武侯曾驻于此,故后人在此建诸葛丞相祠堂,供人们祀之。为纪念诸葛武侯,此地也因此起名军师巷。军师巷从前长375米、宽2.4米,其中主巷173米,支巷205米。1995年城市改造,拓宽中华路,现主巷长240米、宽24米。军师巷与马道街相通,是南京城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