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怎么这么快,2021年的时光“余额”不足!日历上,留给2021年的日子已经不多,于是,很多人想着,得换一本新日历了。新的日历,带着新纸的香气,也带着新的期待。毕竟,记事页上干干净净,等着你憧憬美好的一年,毕竟日历还是厚厚的一本,预示着你还有很多可以支配的时间……新的日历,总能让人觉得日子又翻开了新的一篇儿,所有的不开心都留给原来那本日历,留给过去的时光。
今年,伴随着年底“日历大比拼”拉开帷幕,人们发现,中国文化风扑面而来。作为有着独特文化氛围的天津,当然要把最具备津味文化特色的元素展现出来,你看,杨柳青年画中的美人走进日历,正等待与你相约2022年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美人入画翩然而至
2022年,日历市场来了一场传统文化之旅——有重现敦煌壁画魅力的敦煌日历;有为传统绘画与诗歌而出的诗画日历;有赏味传统色彩的中国传统色日历;也有带你重走三星堆发掘之路的三星堆日历……在这场比拼文化创意和传统艺术特色的年底“大戏”中,天津杨柳青年画“申请出战”。天津杨柳青画社推出的2022年日历,突出“丽人”主题,就是一个字儿——美!
这本日历从千余种杨柳青年画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丰富故事性的仕女年画。经过专业的考证和编排,精选出经典且较为少见的年画式样重新编排。日历在呈现画面的同时,从古代诗词中节选出符合画中仕女形象和气质的诗句,解读年画的文化意蕴,让读者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杨柳青年画内容的丰富、典雅和精彩。
杨柳青木版年画距今已有400百多年的历史了。曾几何时,杨柳青镇上“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所产年画两千多种。其精湛的刻工、细腻的彩绘、丰富的样式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堪称年画艺术之奇葩,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杨柳青年画中的美人翩然而至,奉上经典,祈祝吉庆,传递祥瑞。在美好而别致的仪式感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目正神怡雍容闲雅
说起杨柳青年画,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娃娃抱鱼”。其实,杨柳青年画中娃娃是萌萌哒,美女小姐姐也是艳丽绝伦的。当年,杨柳青年画的传说就与美人有关——“天津城西杨柳青,有一位美女叫白俊英,擅描丹青会画画儿,这佳人十九冬,手儿巧,好貌容……画了个扇面儿显显才能。”这首民间小曲儿唱的就是会画画儿美人,那么,杨柳青年画与美人结缘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画中少不了美女形象。
从天津杨柳青画社了解到,杨柳青木版年画体现出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审美情怀。它是中国传统市民艺术的经典例证,杨柳青年画中的美人题材,主要通过对清代女性的造型、配色、衣饰、发饰等体现了当时的女性观念与审美理想。
从五官与脸型来看,杨柳青年画中的美人大都柳叶弯眉、吊梢凤眼,鼻梁高挑挺拔,小口艳若樱桃,额头宽圆饱满,下巴修尖、清秀,属于标准的“瓜子脸”,体现出鲜明的传统女性审美。这种审美标准一直流传至今。杨柳青木版年画画人物口诀,“美人样: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蚁眼;慢步走,勿乍手,要笑千万莫张口。贵妇样:目正神怡,气静眉舒;行止徐缓,坐如山立。丫鬟样:眉高眼媚,笑容可掬;咬指弄巾,掠鬓整衣。贱妇样:薄唇鼠目,剔牙弄带;叠腿露掌,依榻托腮。”可见,杨柳青木版年画中的美人形象成为人们普遍的审美标准。从杨柳青年画中的美人形象,可以发现,人们对于美女的概念,不仅是长得好看,还应该有性格上的优点,她们应该知书达理、生性宽厚、温柔善良、感情细腻、思虑深远、聪慧敏锐……这些特点也都通过一幅幅画作表达出来。
玩转谐音
寓意吉祥
年画反映的是大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画中的形象都有着吉祥的寓意。这样,画师“开脸”时会尽量刻画人物活泼、喜庆的神态和表情。尤其对美人的刻画,要把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要求刻画出来,突出端庄、秀美、稳重、贤良、优雅的风格。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场景构思更是巧妙至极,把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凭借形象、谐音、夸张、寓意等艺术方式尽情展现,画面场景构思独具匠心。就拿这次“入选”日历的美人图作为范例:
《春闲对弈图》描绘的是仕女的闲适生活。图中仕女在榻上下棋。仕女们都是清代装束,服装多纹饰边镶,发髻已脱离“两把头”样式,梳了“苏式”平髻,也叫“大盘头”。孩童的出现,为画面平添了活泼的气氛。
《福善吉庆》是以画中几种物事命名的。“福”,指两只蝙蝠。“善”,指扇。“吉庆”,指戟,及戟上所系之玉罄。一妇人坐床上,两个娃儿扑蝙蝠。那个执戟娃娃似在偷说什么。床下使女,走来通报,似有外人至。绣户华堂,贵妇贵子,是为仕女娃娃画之特点。
《金玉满堂》画中既无金,亦无玉。实绘仕女儿童家居之闲适情趣。窗前一方桌,上有玻璃鱼缸,内有金鱼游于藻草间。主妇手拢幼儿,恐其碰翻鱼缸。那个略大的儿童,手疾眼快,捉得两尾金鱼,高兴跳将起来。震得缸水桌上淌,谐音为“金玉满堂”。
《仕女游春》表现清装仕女之生活。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柳绿花红,仕女结伴游园赏景,洋溢无限欣喜之情。两幅合在一起可成“通景”,则有另一种意境美。
看着这么喜庆的场面,你能不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吗?
文创新意
“历历”在目
从古至今,历书就是一种实用性的读物,也可以称作是工具书。以前,历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备的一件生活用品。人们无论从政、经商、求学、出行、婚丧嫁娶甚至剃头理发都要找一个“黄道吉日”。在历书上这些都有“指引”。各种奇奇怪怪的占卜之术,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关资料,当然也就带上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就像侯宝林先生在相声里说的,一位老大爷家里房塌了,被埋在下面,邻居要救他的时候,他还喊着:“先看看皇历,要是不宜动土啊,就明天再说。”说明了历书对以前人们生活的影响。据说就是不识字的人家,家里没人认识历书,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就会去油盐店一趟,因为以前油盐店里一定有一个伙计能全文背诵历书,你要问什么事,他能给背一下,你看,背历书都成为一种职业技能了。
就是在二三十年前,每到年终岁首,单位之间,朋友之间都得相互送挂历,大明星的,风光山水的……书店里最热闹的区域就是卖挂历的。后来,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生活需要以及审美的变化,挂历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近几年,功能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彰显个性的日历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社会信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其内容更是无所不涉。而今年的中国文化风更是让日历成为讲好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的新载体。
新的一年要开始了,翻开一本新日历也翻开新一年的新计划。当然,从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体会津味生活,那就更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