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皇帝首次南巡江宁基本经过

2021-12-09 09:24:51
来源:金陵晚报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登基效仿康熙皇帝,先后六次巡幸江南,所行路径亦与皇祖康熙皇帝南巡时的基本相似。此举除了从体察政情等监国战略需要出发外,还有是为了“观风问俗”、“眺览山川之秀美,民物之丰美”。

南巡江宁基本经过

据《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等记述:弘历帝首次巡幸江南始于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离宫后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线南下,途经德州、泰安、曲阜、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然后经镇江折向西偏南至江宁(今南京),再返回镇江,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线回銮,至五月初四抵北京结束,整个行程5800余里、历时112天。

又据《清高宗御制诗》《乾隆帝起居注》及南京旧志等载,弘历帝这次南下巡幸金陵行程如下:当年三月二十三日他从镇江坐船逆江而上,是晚驻跸龙潭行宫;二十四日乘舆前往江宁府城(今南京老城区),经句容(注:当时归江宁府管辖)宝华山一侧,先到麒麟门外慈应(荫)寺拈香,途经孝陵卫、朝阳门(今中山门),临幸大报恩寺、雨花台。当晚下榻江宁行宫(注:以江宁织造署部分建筑为基础改造而成),一共在此住了4天;二十五日途经明故宫,前往钟山祭拜明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陵墓),还到城中覆舟山(今九华山)南侧的小营演武场阅兵,巡视城南云锦机房,临幸鸡鸣、清凉两山;二十六日出太平门,游览后湖(即玄武湖)、观看渔民捕鱼等,踏访燕子矶一带,赴观音山永济寺拈香; 二十七日召见扈从王公大臣、两江总督等文武官员训话,赐食物、墨宝等予以犒赏,其间还游览钟山灵谷寺等;二十八日从江宁行宫出发,途经慈应(荫)寺,临幸宝华山(注:该山中有名刹慧居寺、今名隆昌寺),当晚驻跸龙潭行宫。二十九日返回镇江……

巡幸金陵趣闻轶事

今南京乃六朝、南唐旧都,又是明朝初年京师,这里山秀水美,物阜民丰,而反清复明文人不断拜谒的明孝陵又在此地……故颇受清廷重视。清朝入关问鼎中原后,朝廷先是采取高压政策,大肆镇压各地反清势力和不满群众,竭力巩固自身专制统治,后来又实施一些缓和矛盾与高压并举等监国举措。随着岁月不断流逝,江南地区强烈的反清倾向逐渐消退,当地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而朝廷对此监管能力亦有了进一步增强。

据《南巡盛典》、《乾隆朝上谕档》等云,乾隆皇帝弘历平生注重学习,嗜好吟诗作书,吟诗43000余首。首次南巡所到之处均留下了不少匾额、楹联等御笔墨宝,仅吟咏金陵的诗文就逾20首。

体察政情民生、巡视“河工(指水利工程)海防”、监督文武官员、选拔录用人才等,藉以不断巩固大清江山,乃乾隆帝六下江南的一个重要目的。他巡幸途中时刻不忘政事。为了发现培养饱学之士、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这次初到江南便开始破例,除了三月十一日对为其此行进献谀颂诗文的浙地才子在杭州举行专门考试,还让苏皖两省迎銮才子于三月三十日聚集金陵钟山书院,亲自出考题《蚕月条桑赋》、《赋得指佞草》(得忠字五言八韵)、《理学真伪论》举行诏试,最终蒋雍植、钱大昕、吴烺、褚寅亮、吴志鸿、孙梦逵等6名苏皖籍才子被“钦取一等人名”、召授为中书舍人,因孙梦逵已为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其余者皆赐举人。钱大昕后因学术成就显著,被称为乾隆、道光朝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者之一。而吴烺乃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之子,亦由此步入仕途,对清代经学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时寓金陵的吴敬梓此刻却并未参与到争相迎銮献诗的人潮中,由此亦折射出父子俩对之的不同心态。此外,弘历帝这次南巡特赐钟山书院一部武英殿所刊十三经廿一史,以后南巡时大多仍在此诏试江南才子。

三月二十五日,弘历帝效仿皇祖康熙皇帝,以三跪九叩之礼祭拜明孝陵,并吟诗《谒明太祖陵》……沿途围观民众不少。如此拜谒被清朝推翻的前代开国皇帝,其实从表面上仍有收拢汉人民心之意。他巡视秦淮河畔云锦机房,一睹锦缎制作过程,不禁吟诗《阅织机者有作》。而机杼声声云锦出,背后是无数云锦织工劳动智慧与心血的艰辛付出呀!

乾隆皇帝首次巡幸途中,尝“狩至于”金陵栖霞山。江南地区绅士还在城南报恩寺建坛,恭贺一同前来的皇太后寿辰,弘历特赴该寺拈香并为母亲祈福、登临佛塔眺览金陵山川城阙。燕子矶乃“万里长江第一矶”,弘历帝登临矶头极目四望,浩荡江水滚滚东流,不仅御笔“燕子矶”,还放怀感叹:“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緑野,烟村耕凿久相安。”为矶下的关帝庙赐额“气摄怒涛。”距此不远处便为永济寺,他前往拈香后得知兴洞和尚(别号黙黙)50岁遁入空门,现已101岁了,但仍“清健如少年”,特地赐诗《赐永济兴洞和尚》:“不会诗文不觧禅,果然黙黙以全天。半生尘世半生佛,可号山僧可号仙。”一时传为佛门趣事。

弘历此行曾为慧居寺赐匾额:“光明法界”“宝网常新”“精进正觉”(戒坛),又赐寺联:“地控秣陵,金殿香浮华鬘动:山蟠句曲,石坛月朗戒珠圆。”还为慈应(荫)寺题有匾联:“慈云普应”、“地近秣陵飞法雨;江连天堑听潮音。”惜该寺现已不存……

弘历首次南巡期间当地接驾开销较大,曾经下令“免江苏江浦等十五州县被灾额赋有差”,还免除了自乾隆元年至十三年间“江苏积欠地丁钱粮”。尽管他南巡时要求各地接待从简,但因当地官员借机挥霍讨好皇上,故尚未能够如其所愿,由此加重了江南民众之苦。

下诏绘制《乾隆南巡图》长卷

由于乾隆皇帝平素好大喜功,故继效皇祖御制《康熙南巡图》绘画长卷的做法,下诏宫廷画家徐扬创作了《乾隆南巡图》(共计12卷),记叙自己首次南巡之盛举。其中第十卷为“江宁阅兵”,始绘于该城明代始建的太平桥,向北经大影壁、小营教场,直至后湖结束。

弘历帝首次阅察江宁驻军,尽管图中表现的场面尤为壮观,令人震撼不已,但现场情况究竟如何?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由于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江南地区驻军又较长时期处于和平松懈状况,军力士气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不少腐败现象。而一些将领不事骑射武功,外出巡察乘坐马车或抬轿,士兵游手好玩……当时弘历帝得知安徽寿春镇总兵常岱竟然“不能骑射”,如此“何以表率营伍”?故十分气愤,遂下令革去其职,藉以整饬军务。再次南巡时还下令文武官员将领,外出一律不得让人抬轿出行……

关键词: 清代 乾隆皇帝 首次南巡 江宁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