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政权侍王府或许是南京城内现存最老的木构建筑

2021-12-23 10:13:31
来源:金陵晚报

太平天国政权后期的重要将领李世贤,除了在浙江金华有侍王府外,在江宁府城(今南京老城区)钓鱼台一带也有侍王府,清军摧毁太平天国政权后将其改为湖南会馆。近日,笔者走访南京侍王府遗址时发现,李世贤生活过的大厅,目前杂草丛生。该遗址或许是南京城内现存最老的木构建筑。下面,我们一起来考证一下侍王府大厅建筑结构。

侍王府正厅

近日笔者与友人同游老城南,恰巧在钓鱼台巷口路过南京侍王府遗址,自然要进去看看。穿过一个收费停车场,发现面前并非仅有一座老房子,而是左边大右边小两座。

晚清时期,这里一度是湖南会馆,后来经过多次易主多次改建,那高大华丽的门楼早已不复存在,就连大门旁那对雕刻精美的石门当也被移建到南京瞻园太平天国博物馆的大门两侧去撑门面了,原址内的建筑现仅存一座五间大厅(后部有民国改建的戏楼)和一座稍小些的三间大厅。

进入三间大厅的室内,笔者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按理说湖南会馆建于晚清,但面前这座房子的梁架怎么看都不像来自晚清,而显然是太平天国政权建立之前的建筑,甚至可能早到清中期!笔者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立马震惊起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侍王府遗址”,这就是真正的侍王府旧址,当年李世贤每日起居的那座建筑的一部分。

仔细观察这座房屋,这是南京城区常见的带有一个抬头轩(轩为传统木结构厅堂大屋面内部半圆形的小屋面)的大厅; 然而这个轩的梁架实在是不一般——它本身是挺常见的扁作船篷轩,但相对于南京城里常见的晚清轩梁刻满花饰的造型,它的梁架却非常朴素,唯一的装饰是两座荷叶墩。此外,这个轩的梁架造型也与南京城区常见的轩有所不同,它的轩梁很粗大而上面的荷包梁却很小,倒是有点像《营造法原》插图里的苏州轩;和荷叶墩一配合,竟然有点常熟翁氏彩衣堂、赵用贤宅等苏州明代住宅的感觉了。

无独有偶,类似的轩在南京城区还是找得到的,而拥有“同款”轩的房子恰巧也与太平天囯政权有关——“罗廊巷太平天囯建筑”。这座以精美的太平天国壁画而著名的大房子,它的轩虽然没有荷叶墩,而是直接使用驼峰托起大斗,但同样是轩梁很粗大而荷包梁短小的造型,与湖南会馆/侍王府这座房子的轩一脉相承。

恰好,“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的主梁架也与这座房子的主梁架是同款,都是用小块垫木垫起三架梁的抬梁架,也都是素面没有任何雕饰,低调奢华地展示着用材的粗大。然而两者的级别差异可以说非常明显——“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是磕头轩(轩梁的位置比主梁架的位置低),不需要做草架,是比较简单的做法。而这座房子是抬头轩(轩梁与主梁架平齐),不但如此,它的轩梁和主梁架居然直接就是一根整梁——七架梁!如此雄浑的气魄,怕是在整个南京地区都再难寻觅。

大约为清中期或中后期的房子

行文至此,或许已经不需要再用“年代”来鉴定这座房子的价值了——它可能是南京城内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经过残酷战乱,当时南京城区的早期木构建筑几乎荡尽;现存的大型“古”建筑要么如朝天宫、总统府、李公祠这样史有明文是建造于19世纪后期甚至20世纪初,要么如太平天国总圣库/英王府旧址和老城南的许多大宅那样总体风格一看就是晚清时代的。

然而逻辑判断就能得出,被太平天国政权征用并画了壁画的那些房子显然不可能晚于太平天国政权建立时间,这自然包括“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虽然与这座房子在整体特征上类似,但它的轩梁已经有了相当花哨的雕饰,显然要晚于这座房子还带着明朝风味的荷叶墩轩,不过几乎如出一辙的主梁架说明两者的时代差异或许不会那么巨大。把这座房子与南京周边明确的或基本确定的明代建筑(句容张氏宗祠、淳化“张家祠堂”、滁州两座已拆老宅),以及常熟翁氏彩衣堂、赵用贤宅等经典苏州明代住宅做个比较,它的结构也已明显简化了不少。早于太平军战争时期或更早的“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又明显晚于真正的明代建筑,笔者的猜测是这大约为清中期或中后期的房子。

或是南京城现存最老木构建筑

南京的众多重要太平天国政权王府的位置都已有了比较确定的结论,这对南京城市史而言实在是一件幸事。然而这些太平天国政权王府大多都已在战乱中化为灰烬、被新的建筑所取代,少数留下的如堂子街、罗廊巷的“太平天国建筑”也都不是有名有姓的王的居所。

笔者写作此文,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南京城内最雄浑的传统大厅,也很可能是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让它有机会带着所有的记忆走入未来。

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悲欢离合!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们。

陈一川

关键词: 太平天国政权 侍王府 南京城 木构建筑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