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0年间玄武湖经历了什么,金陵城又发生了什么?

2022-02-09 10:31:29
来源:金陵晚报

“后湖历代相传为胜地,赵宋时废为田,元大德中仅一池。国朝复为湖,以贮天下图籍。”(明《万历应天府志》)从宋熙宁年间被废为田到明洪武年间再现京城(今南京老城)版图,经过300余年的洗礼,玄武湖最终以明朝国家级档案馆——后湖黄册库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那么,在这300年间,玄武湖经历了什么,金陵城又发生了什么呢?

增加良田200余顷

“真武湖,本朝天禧四年改为放生池。其后废湖为田,中开十字河,立四斗门以泄湖水,跨河为桥以通往来。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为后湖,见作大军教场处是也。”关于玄武湖被废为田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而王安石则是目前所知第一个描写废湖为田之后景象的。

玄武湖被废之前和被废之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宋代两位著名诗人皆以诗证史,给出了答案。一位是北宋的欧阳修。欧阳修著有《采桑子》十三首,其中前十首用清新流丽的语言,专咏西湖风光,道尽“西湖好”。“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也许,他只是玄武湖的一个匆匆过客,在无暇吟咏之余仅用一个经典的类比溢美。无疑,欧阳修遇见的还是一个旅游胜地。

另一位是南宋的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87年夏天,杨万里在西湖边送别好友林子方时写下这首风靡天下的西湖代言诗。四年之后的一个夏日清晨,他来到昔日的“玄武湖”游历,写下了《夏日杂兴》:“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十字河”是王安石诗中的“一水”,也是废湖后玄武湖的象征,此时,玄武湖已是“钟山乡”,成为农田,不知道诗人心中有没有遗憾。

“城北关外有湖二百余顷。”彼时玄武湖面积有200多顷。南宋淳祐十年(1250),“拨后湖田七千余亩,创义社,立规式,支助贫士之结凶不赡者。”(元《至正金陵新志》)显然,废湖为田给平民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

另外,玄武湖一部分成了军营。“当日湖光澈镜心,龙旗凤吹此登临。而今铁马回旋地,斜照黄尘一尺深。”南宋曾极在《玄武湖》一诗的序中强调“今为后军寨”,这与《六朝事迹编类》记载的“见作大军教场处”相互印证。

“田出麦谷利小,湖关形胜利大。”与王安石一样三任建康(今南京)知府的南宋名臣马光祖认为废湖为田弊大于利。对此夏仁虎在《玄武湖志》中讲得较为透彻:“金陵地势外高而中卑,玄武一湖,实受北山诸水,潴蓄失所,不旱则潦耳。”

废湖为田与建康水患

历代《上元县志》等对金陵城市水患多有记载,其中清《道光上元县志》记录得更为详细。“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七月(983),江水溢; 仁宗天圣四年六月(1026),江淮南大水; 天圣六年七月(1028),江宁府江水溢,坏官民庐舍;嘉祐元年五月(1056),江溢;徽宗政和五年六月(1115),江宁府水灾;重和元年(1118),江淮水; 高宗建炎二年十月(1128),霖雨;建炎三年六月(1129),大霖雨;孝宗隆兴二年七月(1164),建康大水,侵城郭坏庐舍;乾道四年七月(1168),建康水; 乾道六年五月(1170),建康水;淳熙十一年(1184),建康雨水;光宗绍熙五年(1194),建康大水;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建康大水。”宋天禧二年(1018)以昇州为江宁府,建炎三年改称建康府。江宁、建康皆是南京旧称。

玄武湖在宋熙宁年间(1068-1077)被废为田,在此之前的4次水灾均由江水泛滥而起,具有流域性质。之后的10次水灾,除1118年记录为“江淮水”外,其次6次均为建康水或建康大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特别的是,记录了3次大雨水。以上说明玄武湖被废后导致调蓄功能丧失,城市防洪能力下降而引发大水。入志者无小事,霖雨记入方志,连绵多日的雨水都能引发水患,这说明复湖更显迫切。

“元成宗元贞元年五月(1295),建康水;大德二年(1298)建康水;仁宗延祐元年(1314),建康大水;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江东水; 文宗至顺元年七月(1330),江南水; 顺帝至正九年七月(1349),大霖雨,江溢。”

元大德五年(1301)十一月前,集庆路(今南京)在四年内发生了两次大水,这促使官府“开后湖河道”。此后又发生了三次洪水,元至正三年(1343)四月,又“开浚后湖河道,上至钟山乡珍珠桥,下接金陵龙湾大江,通十七里。”规模比上一次大得多。但这两次均立足于疏浚“后湖河道”,比明洪武初年的浚湖力度要小得多。

天下图籍府

明朝初年定都金陵之后,为绝水患,保证京师安全,“明洪武元年(1368)九月,浚后湖。”玄武湖的回归显著提高了防洪能力。“明太祖洪武九年五月(1376),水溢。”这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胡尘汛扫八方清,玉辇曾来此地行。不作神山遗嗣主,深藏图籍重苍生。”明朝正德年间南京户部主事黄希英用《咏后湖并跋》描述了明初朱元璋到玄武湖调研的场景,可见朱元璋对玄武湖的使用有了新的考虑。

根据《明史》《龙江船厂志》和《后湖志》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诏天下编赋役黄册,是年梁洲建册库9间,收藏天下黄册;洪武二十四年(1391),浚京城(今南京老城)后湖,乃复蓄水为浸。这一次疏浚结合黄册库的建设,采取了干湖方式。至此玄武湖的洲岛格局形成并延续至今。这一年梁洲建南、北库25间,天下郡县赋役黄册成,计53393本。也正是这次清淤,“建康大水”在方志中消失了近百年,直到明成化元年七月(1465)才见“应天水灾”的记载。

消失300余年之后,玄武湖成为明朝后湖黄册库,被列为禁地。又经过600余年的城市演变,除了北面边界有所收缩外,玄武湖东面、南面、西面因太平堤和明城墙的存在还保持着明初的界限,湖中的洲岛格局也未改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关键词: 300年间 玄武湖 经历 金陵城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