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 “杌子”“撮簸”“笤帚”都是老南京常见的物件

2022-05-07 14:59:35
来源:金陵晚报

“杌子”“撮簸”“笤帚”是老南京常见的物件,且都具有老南京独特的读法和写法。杌子,常读作杌凳子、小杌凳子。撮簸读作cuobo(入声),笤帚读作tiao zhou。它们在曹雪芹笔下都原汁原味地出现了。

在大观园里杌凳子是一种很常见的坐具

“杌子”,是一种没有靠背,低矮的小凳子。南京方言中又称“杌凳子”,是往昔南京人家都有的一种小板凳。《南京方言词典》注释:杌子,杌凳子,凳面为方形或短长方形的凳子。

杌子,作为一种简易的坐器,按照形状分又有方杌、圆杌、交杌等,它并不是诞生于南京,但是在南京民间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物件。在中国古代,无论是皇亲国戚的豪门大户,还是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贫苦百姓之家,杌子是最常见的一种坐具。经笔者粗略统计,“杌子”一词在曹雪芹笔下出现多达40余次,由此可见,“杌子”即便在大观园里也是常见的坐具。

例1第十九回:“铺在一个杌子上,扶着宝玉坐下。”例2第三十五回:“王夫人方向一张小杌子上坐下。”例3第三十五回:“玉釧儿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下。”例4第四十二回:“嬷嬷端着一个小杌子,放在小桌前,略偏些。”例5第四十三回:“贾母忙命人拿几张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高年有体面的嬷嬷坐了……”例6四十三回:“贾母忙命人拿出几个小杌子来。”例7第五十四回:“一时歇了戏,放了两张杌子在那一边。”例8第六十七回:“一面说着,叫平儿挪了张杌子放在床傍边,让袭人坐下。”

从以上各例可以看出,在大观园里,上至老太君贾母、贾政夫人王夫人,下至玉釧儿、袭人、莺儿,以及赖大的母亲等几个老嬷嬷都很随意地坐在杌子、杌凳子上。可见,杌子在大观园里是一种很常见的坐具。

曹雪芹用南京方言把“簸箕”写作“撮簸”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宝钗笑道:‘依我说,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再者,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不过这几样,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账房去领钱’。”

曹雪芹在第五十六回的这段文字里一口气溜出的“笤帚、撮簸、掸子”三个词儿都是南京方言,这里单说“撮簸”。

“撮簸”南京方言读作(cuobo)(入声,两个音节都读作入声。现今已经没有入声,不少老南京人还保留这个读法)《南京方言词典》中注释:三面有沿,一面敞口的盛垃圾用具。北京话将“撮簸”称为“簸箕”。在《红楼梦》中,南京方言“撮簸”和北京话“簸箕”同时使用,从使用的次数来看,以南京方言“撮簸”为多,尤其是在曹雪芹笔下的前八十回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用南京方言“撮簸”。后四十回中恢复了“簸箕”的北京话。

北京话把“撮簸”读作“簸箕”(boji)。史籍中对“簸箕”多有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至秋,任为簸箕。”唐锺辂《前定录·刘逸》:“见巨手如簸箕,翕然遮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弯一枝窍镫黄华弩,担柄簸箕来大开山板斧:是把桥将士孙飞虎。”

南京方言中的“撮簸”却鲜见史籍记载。如果不是孤陋寡闻,关于撮簸的读音(cuobo)笔者耳熟能详,但第一次见到纸面上的文字,是在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里。这也是《红楼梦》语言中南京“血统”的体现。

在2015年的汉字听写大会南京赛区选拔赛决赛现场,南京方言“撮簸”就难倒了南京籍两选手。比赛中,四位选手写南京方言“撮簸(cuobo)”时,两位都写错,直接淘汰。只有两个选手写对了“撮簸(cuobo)”。“撮簸”就是“簸箕”的南京方言说法,一个方言单词竟然能难倒本地区“学霸”级的赛手。

曹雪芹用南京方言把“扫帚”写作“笤帚”

南京方言把“扫帚”(sao zhǒu)写读作“笤帚”(tiao zhou)。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在中国古代不少文献典籍中都是称为扫帚。曹雪芹的笔下,数次用南京方言把扫帚写作“笤帚”。

例1第十回:“说毕,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例2第二十四回:“到贾琏院门前,只见几个小厮,拿着大高的笤帚在那里扫院子呢。”

在一些教科书中这样解释扫帚与笤帚的区别:“扫帚与笤帚有所不同。扫帚一般指用竹子做的那种大的,用来打扫院子及面积大的场地及马路。而笤帚一般指用高粱头扎的较小的那种,用来打扫屋子。”按照教科书的说法,例2中是在打扫院子,而且是大观园那样面积达3.5里的大花园,那定是用竹子做的那种大扫帚,可曹雪芹笔下确实写的是“拿着大高的笤帚在那里扫院子呢。”因此,扫帚与笤帚的区别不是以大小分,大的叫扫帚,小的叫笤帚,而是方言的叫法与写法不同,按照南京方言的称法,打扫庭院广场的叫“大笤帚”,打扫屋子内的叫“小笤帚。”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高鹗在续写的第八十三回里,把笤帚改为扫帚了。第八十三回:“金桂屋里接声道:‘我倒怕人笑话呢!只是这里扫帚颠倒竖——也没主子,也没奴才,也没大老婆,小老婆,都是‘混账世界’了。”

在南京方言俚语中倒有一句与高鹗笔下的“扫帚颠倒竖”句子类似的方言俗语——“家无主,笤帚舞”,说的是一个人家如果女主人不在家,那么这家必定要出现“笤帚倒了,都没有人扶”乱象(也是一句南京有关笤帚的俗话)。“家无主,笤帚舞”与“笤帚倒了,都没有人扶”“扫帚颠倒竖”所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读音却大不相同。tiao和sao的声母韵母都不同。

但在第一百三回中,却出现了一例保留前八十回的写法:“自己还拿笤帚扫了,拿水泼净了地,仍旧两个人很好。”这是个例。以上三例南京方言词汇在《红楼梦》中原汁原味地出现,证明了曹雪芹的南京方言的正统与正宗。

关键词: 正宗南京话 红楼梦后四十回 扫帚颠倒竖 撮簸笤帚杌子 扫帚与笤帚的区别 大观园杌凳子 蓬牖茅椽绳床瓦灶 南京方言词典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