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守护人类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2023-03-20 09:56:33
来源:新华网

3月17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水书文献。


(资料图)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17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8日,荔波县档案史志馆的工作人员在用扫描仪录入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8日,荔波县档案史志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9日,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潘政波在展示使用水书输入法录入的水书文字。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8日,荔波县档案史志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10日,水书先生潘秀业在家中书写水书文字。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8日,荔波县档案史志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10日,水书先生潘秀业在家中阅读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8日,水书先生姚覃军在阅读水书文献。

水书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中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被称为水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