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2023-08-15 09:04:12
来源:新华网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柳编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赵秀梅在制作柳编。


(资料图片)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柳编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赵秀梅在制作柳编。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葫芦刻绘非遗工坊,“周氏葫芦刻绘”非遗传承人周建华(右)边创作边传授徒弟刻绘技法。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葫芦刻绘非遗工坊,“周氏葫芦刻绘”非遗传承人周建华在直播推介葫芦刻绘作品。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市中区传统古琴制作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谢爱军在制作古琴。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市中区传统古琴制作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王新娟在调试古琴。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山亭区非遗展示中心,工作人员在直播推介非遗作品。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