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67年前的档案:关于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的请示

2022-03-10 08:52:06
来源:河北日报

报道中写道:“市内的区域划分,紧凑合理。工人生活区设在工业生产区附近,城市中心区设在两个工业区之间,用南北纵行,东西横行棋盘式的街道紧密联系起来,大大减少了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了公共设备的利用率。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调剂空气的防护林带,全市在服务半径一千公尺以内都分布有小型的文化休息公园,在新市区的东南角设有一百公顷的大型公园。”

直到今天,每当谈及石家庄的城市道路特点,很多外地人会提到一个词——横平竖直。

作为主城建成区面积近500平方公里、主城区常住人口超过32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石家庄绝大部分街道都是南北、东西正向分布,东西走向的称为路、南北走向的称为街,横平竖直、十分好记。

“如此简洁、笔直的棋盘式路网设计,放眼国内大中城市并不多见。”刘运琦说,这正是当时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南北纵行,东西横行棋盘式的街道”打下的基础。

也正是从那之后,石家庄由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小范围的地区商业中心,一跃而成为新兴工业城市。资料显示:到1957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已达277家,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1.6亿元增加到4.2亿元;人口也由1952年底的19万人(含矿区、郊区)增至37万余人,增长了近一倍。

“一五”期间落户的企业对石家庄城市文化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到1958年底,华药职工总数达到5800人,其中大量援建人员来自山东、上海、东北,加上四大棉纺厂带来的大量来自天津、上海等地的产业工人,石家庄的人口结构为之一变。

当年与华药厂房一起兴建的,还有职工宿舍、食堂、医院、俱乐部、幼儿园、托儿所,石家庄城市面貌同样为之一变。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几万户职工已陆续搬进了“绿树和花圃环绕的新居”。

“进入铁路东边地区,顺着解放路、和平路向东走去,道路越走越新,越新越宽,你的心胸也就越来越开朗。在记者眼前,这里已不是十年前的一片庄稼疏落的半荒地了,而是一排排望不见尽头的新型工厂,一群群数不清幢数的职工宿舍;在那宽阔平坦的林荫大道两旁,是一座座的医院、学校、机关、商店、电影院、剧场、公园。”在1959年9月下旬的一篇相关报道中,当年的本报记者不禁感叹石家庄为“我们理想中的新型城市”。

2008年,华药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按照石家庄市政府的规划设想,华药及棉一厂区的老建筑,将予以保护和再利用。其中棉一办公楼保护改造为纺织博物馆,利用大联产车间、棉库工业遗留建筑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园。华药厂区的玉米仓旧址上将建设一个医药工业博物馆。和平路沿线将形成工业文化特色展示带。

在相伴超过一个甲子之后,这几座工厂将继续以它独特的方式,融入这座城市的历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河北省会城市 火车拉来的城市 棉花种植历史 河北省档案馆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