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专稿:近年来,宿松县程岭乡针对基层党员培训安排碎片化、课程不系统,以及缺师资、缺场所、缺管理等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充分挖掘整合各类资源,倾力把乡镇党校建设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强“根”铸“魂”的坚强阵地,使基层党员培训真正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建阵地、整资源,建设“规范化”党校。突出党委主体责任,明确党校校长、副校长分别由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兼任,同时接受上级组织部门业务指导。重大事项共同研究,把握办学方向,推进任务落实。坚持不搞重复建设、不另起炉灶,重点在盘活现有资产资源上做文章。整合利用本乡原有会议室,建设成党校室内培训场所,进行硬件配套规范,做到有规章制度、有教学计划、有电教设施、有党建书籍、有档案资料,着力打造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党校。同时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将课堂搬到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点、企业生产线等一线,进行实地观摩、现场教学,开发现场教学课程,把典型经验现场变成课堂。截至目前,现场教学10场次。搜集程岭湖区土地革命先驱、新四军游击战士、湖区抗日先锋詹大金的事迹,打造宿松县湖区文化教育基地,扩充红色党性教育课堂。
强师资、优课堂,建设“多元化”课堂。广泛动员本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先进模范人物、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专业技术人才、“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等进入党员教育师资库,共吸纳30人担任党校兼职教师。“需求决定市场”。按照“党员需要什么,党校就培训什么”原则,充分调研、广泛征集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不同群体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实行“菜单式”委托办班,课程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党章党规党纪、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开设“政策解读+乡情研讨+专业课程”党员干部专题课,围绕乡党委中心工作,结合部门业务,将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法治政府建设等知识列入培训内容,健全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使培训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干部专业能力需求。充分挖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办程岭红色文化讲座,结合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岭大鼓书,创排《鼓书说唱宿松这十年》等文艺作品30余部,将鼓书搬进党课上,探索“鼓书课堂”新模式。
扩平台、网络化,建设“便捷化”培训。年初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强国等载体纳入重点培训内容,充分利用线上优质课程,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同时,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参加学习不便、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充分整合各村会议室、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着力推动党校网络教学向村延伸和下沉,打破基层党员教育在地域上的界限,让农村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系统正规的党校教育,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近年来,程岭乡党校在擦亮乡镇党校品牌建设中,通过建设规范化阵地、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跟踪问效多措并举,使乡镇党校日益成为基层党员“补足精神之钙”的“加油站”。去年以来,共计开展党课教学40班次,培训党员干部2500人次,乡镇党校不仅成为了基层党员的政策课堂、党性教育课堂,也日益发展为能够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课堂,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乡镇党校“小”课堂日益发挥出“大”作用。(高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