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稿:近年来,池州市积极探索破解流动党员情况掌握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有效办法,通过集中“地毯式”排查、跟踪“联络式”服务、开展“立体式”活动,把流动党员聚起来、管起来、用起来,推动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学、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集中“地毯式”排查,夯实流动党员管理基础。组织各级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健全台账。采取上门入户、电话随访、微信联络、网络填报等方式,按照“基本情况清、分布地点清、从事职业清、联系方式清”的要求,每季度对流动党员集中开展“地毯式”摸排登记,建立流动党员基础信息分类管理台账。各基层党委明确1人指导党支部定期做好流动党员摸底工作;各党支部明确1名支部委员或正式党员,加强同流动党员的日常联系,定期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及时向基层党委反馈有关情况。做到“名册常更新、党员常联系”,切实掌握流动党员动态。经排查,全市目前共有流动党员6923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2818名,在市内的906名,在市外省内的1507名,在省外的4510名。
跟踪“联络式”服务,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格局。完善线上线下教育机制,依托学习强国、先锋系列平台等打造“云端课堂”,把支部建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充分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流动党员返乡“窗口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志愿服务等组织生活,确保党员教育管理“不缺失”。全市流动党员每年至少能够返乡参加1次组织生活的有5156名,占比74.5%。构建多元化组织生活载体,在上海、杭州等流动党员较多、工作地或者居住地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办事机构等建立流动党支部;同时,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引导流动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全市共建立驻外流动党支部30个,共有1598名党员主动到流入地参加组织生活。
开展“立体式”活动,增强流动党员党性观念。聚焦流动党员常态化发挥作用,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亮身份”活动,要求流动党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每月向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报告工作动态、履职情况、思想情况,确保流动党员时刻铭记身份、发挥作用。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在返乡期间积极参与政策宣传、防汛抗旱、防火巡查等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大力推动流动党员人才、智力、技术向本地流动,基层党组织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回引在外党员人才回乡创业,发挥先发地区的流动党支部前线作用,积极对接先发地区优质资源,为家乡招商引资工作出谋划策、打好前战,努力推动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严肃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的流动党员,考核结果不得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并及时通过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帮助改进不足;对评为“不合格”且不愿改进的,按照规定办法和程序作出组织处置。截至目前,累计劝退、除名不合格流动党员3名,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