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生 3 小时的安安(化名),还没好好在父母怀里躺一躺,就被紧急转运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幼院区。几个月前,安安被确诊为罕见的先天性食管闭锁 I 型,连口水都吞不下去,一直呼吸急促,还像螃蟹一样爱吐泡泡。安安本该 " 一路直通 " 到胃的食管,却先天长成了两截,而且上下端都是 " 死胡同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近日,在省人医妇幼院区多学科团队精心治疗下,经过三期惊险复杂的手术,安安原本 " 死胡同 " 的食管被成功 " 解锁 ",开始正常进食,也追上了月龄宝宝的标准体重。
孕期 B 超发现异常,胎儿食管是个 " 死胡同 "
几个月前,康先生带着妻子去做产检,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产检并不顺利。B 超医生告知他们胎儿的食管可能存在闭锁,但是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在产检中暂时无法判断。康先生夫妇顿时慌了神,但如果要放弃这个孩子实在于心不忍。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咬咬牙先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再想办法治疗。
【资料图】
在孕 30 周的时候,安安就 " 迫不及待 " 地来到了人间。刚出生的他体重仅 1.3KG,属于早产儿中的 " 极低体重儿 ",急需营养支持。但问题是,孩子先天食管不通,上下端 " 断了 "4 厘米,只能靠静脉输液补充有限营养。小儿胸心外科主任顾海涛教授表示:" 由于食物不能进入胃,所以这类孩子会因为不能进食,而在 3 到 5 天内因脱水,或者因为喂奶后不能吞咽而发生呛咳,导致窒息而亡。"
省人医妇幼院区小儿胸心外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立即开展多学科会诊,商讨安安的救治方案。专家团队一致认为:" 当务之急,是给安安补充足够的营养,这是他活下去的关键。"
小儿外科易军教授带领团队立即给安安进行第一次手术,通过 " 胃造瘘术 ",将一根造瘘管直接连接到安安胃部,打通补充营养的 " 生命通道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后新生儿科团队立即接手,将安安转入监护病房。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呵护,安安体重长到了 2.5KG,终于满足了第二次手术的体重要求。
创造手术条件,让 " 断掉 " 的食管 " 双向奔赴 "
尽管达到手术指征,但安安的情况,即使在经验丰富的顾海涛教授看来也十分棘手,他中断的食道两端间距达到了 4 厘米。因为刚出生,他的下端食道只有筷子那么细,肌肉容易撕裂,吻合难度非常大。患儿年龄太小,食道两端间距太大,对手术来说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阻碍。
顾海涛决定,通过两次手术,分期完成安安食管的 " 解锁 "。3 月 16 日,在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顾海涛教授团队开始了安安的第二次手术—— " 食管牵引术 "。医生在断成两截的食管盲端,各自缝上牵引线并将牵引线引至胸腔外。接下来的一周,医生每天通过外力牵引,让 " 相聚甚远 " 的两截食管不断靠近,实现 " 双向奔赴 "。此时的安安真的可谓是 " 命悬两线 "。
一个星期后,安安的食管从最初相距 4 厘米,逐渐靠近到 1 厘米以内。3 月 23 日,顾海涛教授主刀为安安进行了第三次手术—— " 食管闭锁矫治术 "。在如此纤细的食管上面吻合操作,每缝一针都要做到力度和位置恰到好处,既不损伤食管还要保证不会渗漏,难度不言而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孩子被 " 锁住 " 的食管顺利 " 解锁 "。
术后开始正常进食,目前安安已长到 7KG
术后,医护团队密切关注安安身体状况。在接连闯过感染、术后并发症等关口后,安安各项指标平稳。术后第三天,安安撤掉了气管插管。经过新生儿科 20 多天的术后护理,安安开始正常进食。" 多亏了医生高超的技术,救了我孩子的命!" 安安的父母喜极而泣。
两个月后,安安被父母抱回省人民医院随访。目前,安安恢复情况良好,身体发育正常,体重也已经长到 7KG,追上了月龄宝宝的标准体重。
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孩子食管闭锁
顾海涛教授介绍,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畸形。小儿出生后唾液无法顺利咽下,不断从口腔外溢,像螃蟹一样口吐泡泡,所以被称为 " 螃蟹宝宝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宝宝出生后频繁口吐白沫,或是第一次喂奶喂水时,咽下后就开始呕吐,吃奶后呛咳和脸色青紫,要警惕食道闭锁的可能。
另外,准妈妈们如果在怀孕过程中发现羊水过多,胎儿偏小,也要提高警惕。因为正常的胎儿会有吞咽羊水的动作,但有食道闭锁的孩子却不能将羊水吞到肚子里,无法完成羊水的体内循环,会导致孕妇体内的羊水过多。
通讯员 曹勇 陈爱东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峻
(通讯员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谢静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