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曲靖融媒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的基础。近年来,宣威市海岱镇立足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的区位优势,把发展以粮食制种为主的优势产业作为村民增收的途径。采取公司集中管控和农户分散种植相结合、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相结合的方式,规模化发展玉米、水稻等制种作物种植,以小种子助推大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眼下,文阁村云南豪秋玉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水稻制种基地的水稻秧苗长势良好,进入了育穗关键期。放眼远眺,成片的稻田与田间忙碌的稻农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田园画卷。去年,公司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项目,采取免费给农户提供种子、农户自行管理、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的方式种植了150亩制种水稻,待水稻成熟后,公司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这些天,文阁村村民孔巧翠每天都要到农田里溜达几趟,管护稻秧苗。看着绿油油的稻秧苗,她沉浸在喜悦之中。孔巧翠说:“我家有两亩多田,公司提供了9斤多的稻种,不用打药不用施肥就能长得很好,公司负责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出好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今年是个丰收年。”
云南豪秋玉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水稻制种基地还以同样的方式,在羊场村种植了600亩制种玉米。由于制种产业不能使用机械化耕作,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公司负责人刘传永告诉笔者:“我们的运作模式是农户+公司+村合作社,制种玉米种植比杂交包谷种植每亩地收入增收一倍,正常种植杂交包谷收入在1700到1800块左右,制种玉米收入可以达到3000多块,有些高产的可达4000多块。运作过程中农户负责中耕管理,我们负责教他们掌握技术,由于制种面积大,每月从外村聘请工人,每天每人80块钱。”
据了解,云南豪秋玉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多家高等院校以及大西北知名种业企业合作,选育优质种苗进行种植。并综合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资源,加强水稻、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促进制种基地提档升级。今年,全镇制种面积达750亩,种子销往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广西等地。谈起下一步的发展,刘传永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合作社牵头的形式,按照订单化种植、专业化管理、规模华盛生产等模式,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制种经济作物,等农户技术更加成熟时,将带动大规模种植,推动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随着制种产业不断发展,公司将不断完善烘干车间、育秧工厂、种子精选加工中心等配套建设,并不断拉伸产业链条,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制种体系,推进制种产业向优质化、高端化迈进,全力推进粮食稳产增效。
田琳 张立新 包广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