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专稿:近年来,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和组织力,探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方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基层党组织牵头,建立“1”个健全的网格员联系制度。孙村镇党委根据区域特征,细化服务组织设置,划分207个网格,网格长由社区“两委”担任,选出思想可靠、政治过硬、热心为民的党员作为楼栋长,担任兼职网格员。建立健全网格员联系群众制度,运用“1+1+N”工作机制,通过一个网格长联系一个楼栋长,一个楼栋长联系N名居民群众,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联络、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服务、社区事务监督、社会治安巡查、文明新风倡导等各方面的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全心为民、纪律严明的网格员队伍,实现与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今年以来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6个。
依托党建引领,对“2”类人群实施帮扶救助。为更好地帮扶辖区内残疾人群和困难家庭两类人群,孙村镇党委借助网格员联系制度,进行摸排、入户调查,对他们的情况做详细记录。定期上门走访,随时了解这两类人员存在的问题、困难,协助符合相关政策的居民办理残疾人证、低保以及社会救助等;为有意愿和有能力的残疾、困难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每年节假日安排专人送上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将关怀送入困难居民家中。截至目前,共有1177户残疾、困难家庭享受城镇低保或农村低保。
重点稳控“3”类人群,助力“党建+信访”工作落地生根。做好信访人群联系工作。社区网格员及楼栋长每月至少一次走访联系对象,了解其家庭、工作、生活情况;对联系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时把控,合理诉求评估后予以满足,消极不良的思想予以疏导化解;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为生活困难人员及时办理低保、申请临时救济,帮助其缓解经济压力,努力减少不稳定因素。引导社区矫正对象重拾信心。联合司法所每月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矫正对象化身“志愿者”,做社区的“美容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区生活。确保精神障碍患者稳定生活。派出所、卫生院、社区三方联合落实管控措施,对辖区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地毯式、全覆盖摸底排查工作,核查失访、失联患者,对精神障碍患者及监护人信息进行梳理汇总,逐一登记在册,三方联动单位每个季度至少上门走访一次,记录其病情情况及现实表现情况,确保不漏管,不失控,做到动态管理,及时跟进。
完善“4”项记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楼栋信息记录。依托网格员联系制度,对辖区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大走访频率,将走访获取的楼栋信息详细记录在册,具体到每户家庭成员构成、工作情况、生活情况等信息;发挥好“楼栋居民自治”优势,建立楼栋居民议事群,楼栋长通过议事群协助社区做好政策宣传、推送各种通知,配合社区做好事务性工作,而居民则可以在议事群反馈楼栋存在的问题、居民的需求,以便社区及时了解和解决,通过线上方式搭建起居民群众与社区沟通的桥梁。完善服务办事记录。党群服务中心大厅窗口设置办事服务指南、办事流程图等方便居民参考;建立服务办事台账,将未成功办理的事项、办事居民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事后咨询协调,及时跟进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办事人。完善民情收集记录。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群众中去,通过“敲门走访拉家常”,将居民反映的家长里短、社情舆论、意见建议等民情信息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动向,及时引导舆论正向发展,同步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完善民情日志记录。以收集的民情为基础,将被访人类别、家庭情况、被访内容、访后心得体会一一记录到民情日志中,不断反思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实际行动提高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5”心服务为居民,红心向党守初心。接待热心。对来办事的居民群众热情和蔼。一杯热茶、一声问候让群众感受到工作人员“无身段、无架子、无距离”的工作热情。询问细心。询问群众办事内容细心周到,不漏掉重要细节,了解清楚群众办理的事项或者存在的问题,让群众一次满意,不跑空趟。解答耐心。针对群众所办事项,无论难易都耐心解答、态度诚恳,逐一告知办理的详细流程。办事贴心。谨记“群众事无小事”。实现辖区内“核酸小屋”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小屋以暖心驿站的新形象带给居民贴心的服务,小屋内配备日常医药品、雨伞、口罩、打气筒等供居民免费使用。行动暖心。开展暖心慰问活动。举办端午送慰问、重阳节敬老活动、六一关爱儿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居民群众送上浓浓的情意,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