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4K修复版重映:用光影书写迷影精神

2020-10-27 14:31:55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前不久,《天堂电影院》4K修复版在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重映,为影迷们带来了难得的大银幕观影机会。《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具有迷影特征的经典影片。该片不仅充满导演对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的缅怀追忆,记录了一代人对电影的热爱和迷恋,也与多年后苏珊·桑塔格的迷影理论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

苏珊·桑塔格认为,“迷影”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电影手册》主编安德烈·巴赞提出,原指对电影的热爱之情,后随着时代和电影理论的发展衍生出新内涵。桑塔格对于迷影的定义较多地集中在《电影的衰亡》一文中,认为迷影特指“电影艺术所激发的某种爱,‘迷影’代表的‘电影之爱’包含着迷影者的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电影艺术?这一追求让他们的电影之爱超越世俗之爱,升华为理性上的神圣之爱”。她认为“迷影不仅仅是喜欢,而是一种电影的审美品位,建立在大量观看和重温电影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天堂电影院》讲述的正是一个有关迷影的故事,与苏珊·桑塔格的迷影理论不谋而合。

《天堂电影院》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小男孩多多与镇上的电影放映员阿尔弗雷多,因为电影成为忘年交。多多长大后,在阿尔费雷多的鞭策和鼓励下离开小镇,后成为著名导演。影片中,电影院作为当时小镇居民们唯一的文化娱乐场所,成为他们宣泄感情、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地点。那个年代,是电影的黄金时代。除了电影,人们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消遣项目。看电影,成为人们工作忙碌一天后休闲放松的最佳选择。因此,培养出了一批电影至上的集体影迷。

彼时的人们看电影充满仪式感,观影是一件神圣庄重的事情。这既是电影的魅力,也是最初迷影对电影的一种实践态度。多多也是这其中的一员,为了观看喜欢的电影,不惜花掉家中买牛奶的钱,为此甚至被母亲暴揍。多多还会收集废胶片,拿回家在灯下边看边脑补电影情节,然而也因此引发火灾。正是幼年时对电影的热爱,促使多多日后举起摄像机拍摄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在镜头下捕捉到一生的挚爱——艾莲娜。电影对多多的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失去爱情后的多多选择外出闯荡,最终收获自己的电影事业。

阿尔费雷多的迷影实践,则更多地体现在电影对他精神世界的塑造上。尽管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文化,但电影让他学习并领悟这个世界。每当多多遇到困惑,阿尔费雷多总是用电影台词去引导他、帮助他。为了弥补爱情的创伤,他将电影中被剪掉的爱情镜头剪接在一起送给多多,可谓将迷影态度贯彻到底,用电影表达感情,用电影传递希望。

影片中的电影院经历了两次衰败。一次是被大火吞没,阿尔费雷多的眼睛受伤而无法再放映影片。小镇居民们望着成为废墟的电影院无比感伤,连最严肃的教士也高喊着“我们的电影院没有了”。这是对小镇的电影集体经验的追忆,是小镇居民们作为迷影集体对电影消逝的悲伤和惋惜。

第二次的电影院衰败与第一次不同,随着电视和录像带的普及,人们对电影院失去了兴趣,电影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亡危机。此时,教士向多多感慨的是“已经很久没有人看电影了”。尽管电影院还存在,热爱电影的影迷们却不在了。“电影画面现在可以以任何尺寸放映到各种平面上:影院中的银幕,小如手掌或大到整面墙壁的家庭屏幕,迪斯科舞厅的墙壁或体育场的超大屏幕,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的外墙。无处不在的移动画面逐步伤害了人们曾经拥有的电影标准……”这正是苏珊·桑塔格在《电影的衰亡》中指出的。随着天堂电影院的坍塌,一个电影的黄金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长期以来,不乏关于迷影文化的影视作品。《天堂电影院》描绘这个以多多为代表的迷影群体,正是以最质朴的视角展示了普通人对电影的热爱。他们并不是电影从业者,但对电影的迷恋与热情丝毫不输专业电影人。导演通过对这群人的表达书写,展示了迷影人的日常百态;也通过各种经典电影片段的反复重现,试图实现对电影文化的传承。在影片结尾,经典的情侣热吻镜头合辑最为直接地展示了迷影情结。当多多潸然泪下时,观众的感同身受与影片产生了最佳互动。经典,历久弥新。

(作者系中国电影博物馆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 天堂电影院 光影 迷影精神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