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日前获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于6月12日到7月11日在沪共同主办“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届时,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00余位传统工艺传承人创作的1500余件(套)精品将齐聚上海,展现传统工艺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这是近年来对中国传统工艺发展历程进行的系统梳理和振兴成果的全面集中展示,层次高、规模大、品类全,涵盖了百年来具有代表性、技艺高超、反映不同时期建设成就的传统工艺精品。展览将紧扣“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主题,采取“1个主场馆+5个分场馆”形式,在上海共设六大展馆。
其中,主场馆位于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展览面积达3200余平方米,囊括了120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这之中,包括了被郭沫若称之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的景泰蓝和平鸽装饰盘。该作品由林徽因、常沙娜等牵头设计制作,专门为新中国首次承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而准备,深受各国与会代表的喜爱。
汝瓷代表作《天青釉弦纹樽》十分难得一见,其作者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朱文立。由他研制成功的汝瓷天青釉通过了轻工部和河南省科委鉴定,填补了我国“汝窑”这项空白,使断代八百年的汝官瓷再现于世。
此次展出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是迄今为止最大型的木版水印作品,由20多位艺术家耗时8年完成,精雕细琢的人物多达46个,连人物头上指甲盖大小的花朵,都是单独为其刻制一块色版,细心复刻,堪称精妙。
以中共一大会址为题材,由上海34位“海派玉雕”传承人共同创作完成的“初心之地大型玉雕摆件”可谓巧夺天工,该作品将于本次展览结束后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
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才俊们亦创意满满,他们以金属锻造技艺仿制了一个在三星堆遗址五号坑发掘的黄金面具,让非遗焕发出不一般的生命力。
分场馆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艺彩缤纷”为主题,主要专题展示编织扎制、剪纸刻绘等民俗工艺作品;浦东新区金桥碧云美术馆以“衣冠民尚”为主题,主要专题展示服饰制作等作品;虹口区抱朴美术馆以“锦绣文章”为主题,主要专题展示纺染织绣等作品;杨浦区毛麻仓库以“守艺生活”为主题,主要专题展示家具建筑、金属加工、文房制作、印刷装裱、器具制作等作品;闵行区上海海派艺术馆以“华彩之美”为主题,主要专题展示陶瓷烧造、漆器髹饰、雕刻塑造等作品。六大场馆同步举行,向公众免费开放。
据悉,本届邀请展采取 “线上线下”相结合,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平台开通线上展。观众在线下观展时,可以随时通过扫描作品展签上的二维码,进一步了解传统工艺背景知识,观看作品和传承人的视频介绍,购买传统工艺产品。展览还与哔哩哔哩合作,在主会场开设直播间,邀请知名UP主与传统工艺资深专家、传承人展开对话。
除了举办“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外,上海还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比如,第十一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明天将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开幕。展览以“艺由心生”为主题,来自24个国家的240余件作品参展,无论是参展国家数量还是参展作品种类,都创历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