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粉丝集资这一“饭圈”顽疾卷土重来

2021-08-27 15:12:43
来源:文汇报

粉丝集资,这一“饭圈”顽疾,在今年“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中得到强有效控制。“超级星饭团App”“魔饭生pro”“桃叭”等多款追星应用的下架无疑重创了未成年人应援集资的乱象。今年五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就发布公告,将对发起商业集资或者收受粉丝集资财物的行为启动评议程序,根据评议结果对涉事演艺人员实施“联合抵制”等行业自律惩戒措施。监管重创、协会惩戒,可以让明目张胆的集资暂时偃旗息鼓。然而,面对集资转至地下运作、境外敛财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时刻警惕,避免畸形的饭圈文化和病态的偶像经济,以打赏、销售虚拟产品、虚拟货币交易等形式卷土重来。

首先要明确的是,粉丝“集资”到底集的是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引导粉丝集资的平台、公司和职业粉丝宣扬集资能带来什么,方能对症下药。

粉丝“集资”,集的是养成偶像的参与感。比起从专业院校毕业、亮相之初就有一定素养的艺人,如今的粉丝更愿意为“一张白纸”起步的“养成系偶像”埋单。他们缺少技能、文化素养不高甚至颜值也不算“能打”,但粉丝可以从“普通”的他们投射到自己。仿佛投资一支“潜力股”,后续偶像凭借粉丝“财力”所获得的顶级资源,都被视为“投资成功”的一种回报。因而社会新闻中,不乏年轻人即使打工收入微薄,也要拿出三分之二的薪酬去“供养”衣着光鲜明星的案例。看似荒谬的背后,是粉丝们“让他替我完成梦想”的“殷切企盼”与“为人父母式”的“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生已经很辛苦了,希望偶像能够过得好一点。看到他顺风顺水,就是最大的心愿。”

粉丝“集资”,集的是操纵资源的掌控欲。粉丝希望让喜欢的偶像,可以突破既有的艺人成才模式和评价体系,仅仅凭借部分粉丝群体的喜爱逆势而为。投入大量金钱精力的粉丝,未必不知道偶像实力有亏。也正因如此,要想自家偶像在流量至上的语境中,从一众同质化艺人中脱颖而出,粉丝深知购买力便是话语权。因此,某明星陷入低谷时,粉丝一再通过购买力“亮肌肉”,认为“只要粉丝群体还在,艺人就不会‘凉凉’”。

粉丝“集资”,集的是虚假繁荣的攀比心。个体难以实现的“炫富”,在集资堆砌的天文数字中获得满足。曾有一段时间,粉丝集资租下纽约时代大屏广告位成为明星生日的“标配”。如此“怒刷存在感”的氛围之下,粉丝为偶像集资庆生成为一种“饭圈内卷”的恶性竞争,非要连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地铁、车站、报刊广告,甚至邮轮、直升机也一并“包圆”,才算彰显粉丝的忠诚度。迈入第八个年头的SNH48总决选即便未能引起大众话题,但累积多年的粉丝“基本盘”依旧让总票数较去年翻了一番。有人估算了一下,4000多万的总票数价值1.4亿元人民币!别问理由,“不能送她进圈上台领奖,还不能让她留在现场看完总决选吗”?攀比炫富的气氛下,一个总决赛的冷板凳一样让粉丝“抢破头皮”。

集资的平台与职业大粉,正是拿捏住了粉丝的参与感、掌控欲与攀比心,便有了一系列更疯狂的造作。原本自觉自愿的集资,在粉丝意愿不够强烈之时,则会演变成PUA——靠各种方式“按头”粉丝完成集资。今年四月《青春有你3》播出期间,选手余景天集资金额未及预期,余景天的后援会列出了评论点赞、打榜等五项“惩罚”任务,要求粉丝择一完成。而由于集资平台审核不严,集资大粉“卷款跑路”的事情不时发生。比赛结束,集资购买的选手周边产品迟迟不发货更是家常便饭。就在最近,一例挪用粉丝集资案一审判决,人们惊觉,发起百余万集资的竟是当时只有17岁的少女。而平台则深谙激发粉丝“斗志”的敛财机制,凡是有单人销售数据,必然会有排名PK。这种氛围之下,粉丝一面骂着平台吃相难看,一面为了偶像的体面照单全收。

眼下,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被“下架”的追星应用都有一定的整改措施。在大量违规账号被封号、禁言后,宣称“你不投我不投,爱豆何时能出头”的后援会、粉丝群也暂时销声匿迹。而没过几天,网友便发现,所谓的“禁止未成年人集资”不过是勾选所谓“风险提示”。“禁言30天”丝毫不妨碍某些大粉披着“马甲”,启用“小号”以“黑话”对粉丝发号施令。平台的自查自纠岂能只是这般“门面功夫”?!

针对于此,常态化、渐进式地加大对涉嫌诱导未成年人的集资平台和涉事账号的惩戒力度须提上日程。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警惕追星平台地下、境外运作后,一旦事发追责困难,以及用虚拟产品、代言产品销售替代现金集资这样“换汤不换药”的模式。此前,偶像马嘉祺高考失利,后援会首先将其归因于此前集资700万元未能被公司时代峻峰用于偶像综合素养提升。尽管公司声明明确否认接受集资。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是向粉丝出售虚拟产品为旗下艺人或歌曲助力等形式获利,其本质上并无差别。要知道,虚拟产品可以无限量发售,在不限制粉丝购买数量的情况下,不再是个人作品,而是沦为集资的“标的物”。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严格规范偶像经济中虚拟产品定价与销售渠道,并要求平台以实名账号方式限定购买数量。

对于艺人的培养,应是重人品修养与演艺技能的全方位成长,而不是靠数据流量与狂砸资源“强捧”,更不是利用未成年人的喜爱信任乃至金钱“上位”。这本该是上至平台下至艺人个体都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根除流量逻辑下的畸形“饭圈”潜规则,是为让未成年人回归健康快乐追星的成长空间,更是让身在娱乐圈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回归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轨道。

关键词: 这一“饭圈”顽疾 顽疾 饭圈 粉丝集资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