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最初是形容厨刀太锋利 “上当”竟然是指上当铺被骗

2022-04-28 10:05:42
来源:金陵晚报

“风靡”原来是形容厨刀太锋利;为什么把受骗吃亏叫作“上当”呢……这些看似寻常的俗语,究竟是怎么演变出来的?在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中,封存着多少曾经鲜活可感的柴米油盐、花前月下?茶余饭后的街谈市语里,又流动着多少世俗智慧、人间冷暖?它们如何饱受时间的揉、捏、捶、打,至今仍喷薄着粗放的生命力?著名学者许晖向源头追溯日常俗语的根系,寻访那些或已鲜为人知的古代社会生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风靡”最初是形容厨刀太锋利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风靡一时”这个词,以此形容着装、爱好等各种时尚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我们也知道,“靡”的本义是散乱、倒下,比如“望风披靡”是形容草木随风倒伏之态,“风靡”即风行,也是形容风吹倒草木的样子,延伸开去,则指竞相效仿和倾慕。但是,你知道“风靡”一词最初是什么用法吗?

据文史学者许晖考证,《韩非子·内储说下》就记载了有关晋平公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含有古人关于疾病的独特禁忌。

“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谓也?’对曰:‘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目不见,是臣之三死也。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杀臣不亦蚤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臣端来烤肉,上面却有缠绕的头发,晋平公催促快去杀掉厨师,不得赦免。厨师为自己辩解,说如此锋利的厨刀能砍断骨头却砍不断头发,桑炭能把肉烤得红红白白却烧不焦头发,眯着眼仔细观察烤好的肉却看不到头发,显然不合常理,是有人暗中憎恨我才陷害我的。

许晖认为,其中炮人所说的“臣刀之利”竟至于“风靡骨断”,像一阵风吹过去,骨头就砍断了。这里的“风靡”虽然是形容词,但由此可见炮人的这把厨刀之锋利。

那么,一根缠绕在烤肉上的头发何以会让晋平公愤怒到要杀人的地步?

许晖表示,如果不了解古人眼中头发和疾病的关系,自然就会觉得非常费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发者血之余。埋之土中,千年不朽,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食入腹,变为症虫。煅治服饵,令发不白。此正神化之应验也。”晋平公之所以大动肝火,看似因为小事,其实正是由于头发“误食入腹,变为症虫”的认识所致。

“上当”竟然是指上当铺被骗

“上当”是指中了别人的奸计而受骗吃亏,这是众所皆知的事,但是为什么把受骗吃亏叫作“上当”呢?

许晖介绍说,“上当”这个日常俗语的权威解释来自清人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归入“讥讽类”的“自上当”一条,其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江苏清河王氏乃属盐业起家的世家大族,同时也经营“质库”。“质库”就是指把钱借给典押物品的人以收取利息的店铺,俗称当铺。“光绪时,主之者为寿萱观察锡祺。寿萱好学,好刻书,尝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于营业不甚措意。”王锡祺,字寿萱,光绪年间著名的编辑家,曾捐过一个刑部候补郎中,故尊称“观察”。其最有名的著作就是研究世界地理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在许晖看来,这样一位学者,其花费在当铺经营上的精力势必十分有限。

可是,“而族众忌之,意其主持有年,必增益多金,思有以倾之也。”王氏家族的人认为王锡祺主持当铺多年,一定收益良多,才会有更多的金钱用在刻书、藏书的事情上,就很嫉妒他。“乃各出其长物,典于质库,而必取重值。库伙以典物者之亦主人也,不得不如数以应之,凡若此者,几于无日蔑有,而因应穷矣。”他们想了一个馊主意,将家里多余的东西都拿到当铺里去典当,预先估算的价格一定高于实际价值。当铺的伙计哪里敢驳回股东们自己定的高价呢,只好如数给付。一来二去,当铺的资本渐渐就被抽空。

“架本不足,寿萱则以假贷资挹注,久之,遂破产。时人为之语曰:‘清河王,自上当。’盖质库一曰典当,俗谓质物曰‘当’,为人所欺曰‘上当’。王氏之当,非寿萱一人所设,族众亦主人,而各以己物往质,故为‘自上当’也。”由此可见,清代民间早已把典当物品给当铺而为当铺所欺,或者当铺为典当者所欺称为“上当”。不过,王锡祺的“上当”却属于为自己家族所欺的“自上当”。

“应声虫”原来是人腹中的怪虫

大家都知道,“应声虫”是指那些毫无主见,只知道一味应和别人、随声附和的人。但在唐代,“应声虫”却是引发一种怪病的怪虫,其特征就是,患者腹内生虫;人说话,虫即小声应之。这种虫就叫“应声虫”。

唐张鷟所著《朝野佥载》就收录了一则与之有关的有趣故事。“洛州有士人患应语病,语即喉中应之。以问善医张文仲,经夜思之,乃得一法。即取《本草》令读之,皆应;至其所畏者,即不言。仲乃录,取药,合和为丸,服之应时而愈。”尽管张鷟没有说服用的是什么药,唐刘餗所著《隋唐嘉话》则把治好这种病的功劳归于名医苏澄:“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云:‘自古无此方。今吾所撰《本草》,网罗天下药物,亦谓尽矣。试将读之,应有所觉。’其人每发一声,腹中辄应,唯至一药,再三无声。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直到宋代,在吴曾所著《能改斋漫录》引陈正敏《遁斋闲览》的记载,才提到治好这种病的具体药方:“……宜读《本草》,遇虫不应者,当取服之……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乃顿饵数粒,遂愈。”据许晖分析,雷丸是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竹之余气所结,故曰竹苓。”宋洪迈在《夷坚志》中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药方,包括蓼蓝、马蓝、木蓝、菘蓝四种可制蓝色染料的植物。此外,也有医家说“用板蓝汁一盏”可治此病。

关键词: 古人柴米油盐 吃亏上当受骗 能改斋漫录 江苏清河王氏 日常俗语解释 上当铺被骗 风靡骨断 臣刀之利 厨刀太锋利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