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探索一种更为穿透人心的方式,
实践一场关于化学、文化与人类关系的项目”
交互的未来(第三季)——深港澳艺术家作品展于7月26日在深圳罗湖美术馆开幕。艺术家郝锐昌的全新交互装置作品《对话:九龙图卷》开门见山,透过化学实验呈现文化好奇心、科技与社会结构的交织关系,用实验本身回应当代艺术的“实验性”。
(资料图)
《对话:九龙图卷》在深圳罗湖美术馆举办
《对话:九龙图卷》,化学装置,罗湖美术馆供图
展览现场,罗湖美术馆供图
艺术家过化学实验与红外线感应交互呈现对“龙”的存在的好奇,也通过神话概念表达对艺术本身“无中生有”状态的思考。
作品中的龙形雕塑皆由著名的化学反应“膨胀实验”制得,同时墙壁上利用煤作为材料的绘画致敬南宋陈蓉的《九龙图》。当观众靠近透明壁画,作品则通过红外感应对观者进行声音反馈,完成一次跨时间的语境交互。
“龙”是怎么变出来的?
实验为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方程式:4Hg(SCN)₂ =4HgS + 2CS₂ + 3(CN)₂↑ + N₂↑,反应过程非常震撼,就像一条龙凭空生成。
艺术家的全新大幅作品《九龙图卷:关于煤的绘画研究》长达25米,作品受南宋画家陈容启发,使用具有原生能量的材料——煤,对话好奇心与文化图腾,在当下多变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呈现新的时代创意隐喻。
《九龙图卷:关于煤的绘画研究》(局部),艺术家供图
陈容《九龙图》(局部)
陈容此画以龙喻人,以龙喻世,艺术家则以龙喻艺——无中生有;九龙搏斗,各显异姿。“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至高无上的图腾,历来被艺术家们热爱。但陈容此画却以龙喻人,以龙喻世,这九条龙还暗藏儒道哲学之精髓,正所谓易理之: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郝锐昌在实验室,2021,山西运城
实验过程:龙形物剧烈的抖动、生成
作品3D建模效果图
手稿,A4纸、水彩,2023
展览海报
关于艺术家
郝锐昌
郝锐昌,艺术家。致力于将化学实验作为艺术表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探索主题涉及时间的流动性、物质与精神、真实与虚无的关系等。作品被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馆、中国艺术研究院、OCAT深圳馆等美术馆或机构收藏。
《对话:九龙图卷》项目工作团队
艺术家:郝锐昌 项目总监:张梅春
技术总监:杨洋 林俊
设计:王伟 杨思远 制作:刘智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