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总规》实施一年来,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以景美城,一个个高端产业和综合配套服务项目插标落地,“郊区新城”建设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让广州人乃至“湾区人”的目光越来越聚焦于这个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北极点”。
以产兴城:攥紧科技创新“拳头”三年计划引进百大项目
据了解,知识城编制的《落实〈总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100项重点任务和100个重点项目,仅2020年,引进项目达到32个。一年来,在知识城共举办集中签约动工投试产活动7次,创维智能、广电运通等290个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约573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8亿元。宝洁新智造中心、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一期、中新智慧产业园一期、奥飞硅谷中心一期等21个项目竣工、试投产。
此外,还有新材料与纳米产业项目、5G滤波器项目、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这些知识城的重点项目不是产值的“堆头”,而是大湾区创新的科技“拳头”,填补了“缺芯少魂”的空白,攻克了“卡脖子”的关键领域。
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对创新要素的聚集和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运用。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广州开发区在知识城《总规》批复以来致力于优化知识产权等营商环境,让知识产权成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指南针”和“护身符”。
一年来,在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中,广州开发区建设知识产权最佳运用区、打造知识产权最严保护区、构建知识产权最优服务平台,不仅打造了“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海外保险”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链,为24家企业融资4.34亿元,助力科技中小企业变“知本”为资本,还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更推动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覆盖六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全球服务网络。现在的知识城已经形成集司法、行政、仲裁、海外维权为一体的大协同大保护格局,聚集200多家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成为知识产权要素最齐全的区域。
以业聚人:吸引全球优质人才十年间人口增长至35万人
7月2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正式运营,这是广州开发区为贯彻落实《总规》关于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的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推动更多优质人才、团队、创新资源在知识城集聚的项目。
“特别是广州开发区为知识城吸引人才推出的全国首个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政策,对全世界的高级人才都有吸引力。”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说,“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类似的政策。”
早在2011年就为广州开发区招揽顶尖科学家,2020年3月正式落户黄埔的中乌(黄埔)国际创新研究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及莫斯科大学等东欧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将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基础理论创新方面为知识城引进人才。该研究院副院长韩昕超表示,政策利好是吸引人才的软件,而当地产业链能否支撑技术快速落地则是吸引人才的硬件,这恰恰是广州开发区的优势和知识城的强项。
王晓东、施一公、赵宇亮、郝跃、方滨兴、叶思宇等21位院士,400多名高层次人才以及3500多名硕博研究生在知识城埋头创新,为打造广州市科技创新轴“北极点”、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据悉,《总规》发布一年来,知识城大力推进“职住平衡”,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高标准建设民生工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会元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优质教育项目相继落户知识城,23所中小学“扎堆”布局。除了“名校”更有“名医”,知识城先后引进规划建设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高水平医院,看病再也不用“进城”。知识城还规划新加坡特色邻里中心18所,大力培育和发展租赁住房,2019年以来新增人才住房2146套,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和谐环境。
此外,在“以景美城”方面,近年来,知识城坚持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穿到知识城规划、建设、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对标新加坡“花园城市”的规划思路,营造“城在林中、山水相望”的新型城市形态,2020年城市色彩规划荣获法国NDA金奖(世界领先的设计奖项)。
近年来,知识城大力提升智慧交通水平,建设面向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CIM平台,运行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汽车,推广智能化主干道路灯,实现直升机航线30分钟直飞港澳,打造30分钟通达珠江新城、机场、高铁站、港口,1小时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数据显示,10年间,知识城建成区达1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从8.08平方公里扩容为23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1亿元,注册资本近4400亿元;常住人口由3万人增加到35万人,预计到2025年达到50万人,迅速发展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被盛赞为新加坡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