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宁夏葡萄酒的前世今生:从“一瓶酒”到全产业链

2021-09-26 03:3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银川9月25日电 题:探寻宁夏葡萄酒的前世今生:从“一瓶酒”到全产业链

中新网记者 于晶

从立项、研发、第一瓶干红的诞生,再到产业发展、转型,历经37年,宁夏葡萄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葡萄酒在宁夏,不再是一瓶酒,而是一套完整的产业计划。

25日,中新社记者走进宁夏玉泉营农场的西夏王葡萄酒庄,在宁夏第一瓶葡萄酒的诞生地,感受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

主持研制生产了宁夏第一瓶葡萄酒的俞惠明告诉中新社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以前,玉泉营农场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和小麦,因土壤条件不好,而且干旱缺水,一亩小麦的年产量最多不超过400斤。面临困境,玉泉营农场决定申请实行多种经营,试种葡萄。

据俞惠明回忆,1983年,正在筹建中的宁夏玉泉葡萄酒厂从百余名候选者中招录了他和7名技术工人前往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葡萄酒厂进行为期一年的葡萄酒技术学习。学成归来,他们潜心钻研、反复试验。1985年,宁夏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在玉泉营农场的一个仓库中诞生。也是从那一刻起,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逐步走向全国、奔向世界。

目前,宁夏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越来越多的宁夏葡萄酒品牌走出国门,成为对外交流的一张“紫色名片”。

“当时,中国市场上红酒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人们对干红的认知度很低,而且很多红酒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忆往昔,俞惠明颇为感慨。

如今,葡萄酒从完全进口的稀有商品,变成贴近大众的国产化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酒观念的改变,葡萄酒也从高端人士的文化饮品开始向普通百姓的餐桌普及。

俞惠明说,现在宁夏葡萄酒事业的发展不只是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还包括橡木桶生产、彩印包装、制瓶、瓶塞、物流等的一条完整产业链。一瓶葡萄酒从生长、采摘,到发酵、罐装,再到贴标、运输等所有环节需要的全部材料,在宁夏境内就能完全满足。

截至目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种植面积达55万亩,成为中国酿酒葡萄种植规模最大最集中的连片基地,建成酒庄101家,葡萄酒年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葡萄酒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260亿元人民币,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近9亿元人民币,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28%,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域旅游的思维下,宁夏顺应形势,将葡萄酒与旅游、文化紧密融合,形成了“葡萄酒+大旅游+大健康”的产业新体系,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生产、加工及葡萄酒旅游,将葡萄酒(休闲度假)产业带打造成宁夏旅游的最大亮点。(完)【编辑:卞立群】

关键词: 探寻 宁夏 葡萄酒 前世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