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观察|董煜:从反抄袭到鼓励创新,大众如何受益知识产权保护?

2021-11-02 15: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 (吴涛 宋宇晟 宫宏宇)从“文艺作品反抄袭”到“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从“反垄断”到“鼓励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话题愈发受到公众关注。

10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期间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部署。

“十四五”期间,对“抄袭者”有没有更严厉的惩罚措施?知识产权领域会否进一步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如何确保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兼得,让大众受益?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进行权威解读。

制图:倪雯冰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网记者:《规划》内容十分丰富,并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的目标,该如何理解这一目标,《规划》的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煜:《“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是一个到2025年的实施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是一个到2035年的远景蓝图,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一个长短结合的组合拳。

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到2025年,第一个五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8个重点指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全面部署了“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目标任务,是突出全链条保护,面向全社会的规划。这也是一个重点突出的规划,“十四五”重大任务,对创新的支撑,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对提升产业能力的支撑,对制度型开放的支撑。

一个严谨的规划,法律的表述和执行来不得半点含糊,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的进程,折射了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努力。例如《规划》中提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每万人口本国居民拥有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2.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3.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4.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5.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这确保未来发明专利的含金量。

截图自《“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我们有幸承担了《规划》的第三方评估任务,近距离观察了《规划》的诞生。这是比较早出台的“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里是最高级别的专项规划。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都是非常严谨、认真的,更重要的是,在理念上注重高质量发展,一个根本出发点是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这也决定了这会是一个高质量的规划。

中新网记者: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与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时常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为有效解决侵权乱象,按照《规划》,未来在相关领域会有哪些举措?

董煜: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具体到文艺作品,文化领域盗版侵权比较突出,也面临很多复杂的新问题。

以影视为例,剧本、内容和播映权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名称只要注册就可以受到商标法的保护。抄袭是违法的,未经授权复制、表演、传播他人影视、音乐等作品的行为属于侵权,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公众号运营企业也要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强版权制度建设。在这方面会有相应的版权投诉处理机制,有关方面会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对于侵权行为,《规划》明确,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评估制度,全面建立并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还有一系列的司法和行政保护举措。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

下一步,根据新的情况,还会完善体育赛事节目、综艺节目、网络直播等领域著作权保护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创作者愿意去制作更多的优秀作品,才能让大家能刷到更多优质的原创作品,让自己的时间不要浪费,哪怕几分钟,也是宝贵的

2018年11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中新社发 钟欣 摄

中新网记者:很多人都已注意到,《规划》中不少内容针对传统文化相关领域,如民间文艺、传统知识、非遗、中医药等等。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董煜:“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一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老祖宗留下很多好东西,不保护好,哪天失去的时候会后悔。规划要看到新事物,也要关注遗留问题。现在到了这个时候。

这些领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要加强搜集整理,然后是转化利用。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比如,通过数字化、衍生产业发展,使传统文化实现增值,实现文化价值的提升。其中知识产权要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收益如何分享,要逐步探索和建立相应的制度。

以中医药为例,曾经很辉煌,现在依然很重要,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建立中医药专利特别审查和保护机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那些曾经救过无数人的药方,在今天依然拥有相应的地位

中新网记者:今年以来,反垄断话题屡屡引发网上讨论。《规划》也提到,完善知识产权反垄断、公平竞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很多网友就关心:这是否意味着,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以及会给相关行业和大家带来什么影响?

董煜: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提出,反垄断与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共同的目标,即保护竞争和激励创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经营者在行使知识产权或者从事相关行为时,达成或者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者实施可能构成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就会构成垄断行为,对此有一系列的认定标准。

当前,反垄断受到很多关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及时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也就是说,平台的创新,不能以牺牲用户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规划》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反垄断、公平竞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未来,在知识产权领域,一定会更加加强相关监管,防止出现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从长远看,这有利于平台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规范发展,有利于给一些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更多的成长空间,有利于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而最终,受益的一定是广大消费者。过去,大家都饱受“超前点播”之苦,很不爽。今后,类似于这样的行为,一定会受到约束。那么,消费者也就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享受更好的服务。

中新网记者:《规划》提出,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可及性和普惠性。有网友想知道,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上,未来普通民众感知强烈的会是哪些方面?

董煜:《规划》专门有一个部分,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有很多实招,大家一定会感受到。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开放力度,促进数据资源共享。

比如,一中心,一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智能数据服务,地方也会相应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建设。今后,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智能检索查询服务。

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布局。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公共图书馆、产业园区等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国家还会大力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引导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运营服务向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保险、资产评估等增值服务。培育一批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公益代理和维权援助。这些,未来在需要的时候,都会切身感受到。

中新网记者:在大众讨论度高的话题之外,还存在很多专业性强、技术性高,事关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涉及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问题。《规划》在此方面有何亮点?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董煜:《规划》总结了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不足这一突出问题,这也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突破的最大瓶颈。

《规划》在激励创新方面作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重大部署,如,健全高质量创造的支持政策,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探测等未来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提上日程。把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程作为专项任务,对于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促进数据资源的利用和安全保护,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规划》还提出了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方向,这是我国产业发展路径的重要创新。如,强调促进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通过建立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构筑产业专利池、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有效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模式。

同时,知识产权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复杂环境下重要性日益凸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无论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保护、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还是反垄断、公平竞争,都要求有效防范和管控风险,都是维护我国发展利益、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紧迫需要。《规划》提出,研究制定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依法管理涉及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行为,完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审查制度。这些都是提升中国创新国际地位的必要举措。

中新网记者:此前有声音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有时会对行业进步、创新积极性等造成负面影响。你怎么认为?

董煜:对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实事求是地说,过去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盗版横行的年代。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在中关村买过盗版,亲眼见过一些很有潜力的国产的作品,因为盗版,没有市场,企业倒闭。

今天,我们发展到新的阶段,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付费消费,正版消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也是国家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然,对知识产权的作用,要辩证看待和认识,过度保护确实可能对创新带来一些影响。但现在是否存在总体上的过度保护?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过去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的现象仍然存在,法律和监管还存在不少漏洞。同时,我们处在一个创新迸发的阶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处在一个进行时。《规划》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约束灵感,而是让灵感看到回报,培育让灵感喜爱的土壤

当然在具体政策执行上,要掌握好尺度,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又确保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兼得。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改进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研究制定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相关制度。比如,在视频短和长的关系中如何认定侵权,个人认为还需要慢慢寻找平衡,避免一刀切

中新网记者:无形的知识最终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与效益。《规划》提出,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那么,“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会有哪些提升空间?

董煜:国家在创新领域实施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打通从创新到发展的通道,要靠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有一系列部署,特别强调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这就需要在知识产权领域打好基础。

《规划》的名称既包括保护,也包括运用,而运用的核心就是使知识产权流转更加顺畅,知识产权转化效益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规划》在第四部分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十四五”期间,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科研人员会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通过加强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能力。

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规划》专门提出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通过托管服务、运营平台建设、金融产品供给等,提升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

在产业领域,《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包含了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培育目录、产业增加值核算与发布机制、培育监测评价等一系列机制的配合,继续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驰名商标保护,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规划》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支持一些重点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的举措,如推动京津冀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强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高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立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区,支持深圳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支持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等等。将来,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有好的科技成果,都能就近找到合适的转化平台

2020年4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9)》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中新网记者:知识产权保护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经济界人士、企业家们都很关心,《规划》对中国品牌的打造乃至出海带来哪些积极作用这个问题?以及《规划》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有哪些影响?

董煜:知识产权本身就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市场,是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衡量发展环境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要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就一定要打造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中央已经明确,“十四五”时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中之重是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规划》就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如何强化推进国际合作、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等,提出了一系列有力度的开放举措,是宣示中国持续深化开放的重要标志。既要保护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也要保护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体系的内容中,强调在新领域新业态参与规则和标准制定,有利于拓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渠道。比如,在药物及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等重点领域,就有很多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规划》还用专栏部署了“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工程和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予以有效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提出建立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这对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海外维权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跨境电商平台系现在就要格外注意防范进出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等,在这方面会有相关的保护指南,必要时也会有海外援助,让大家在海外能保护好自己的企业,不吃亏、不被算计。(完)

董煜简介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董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曾在国家发改委、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曾任中财办经济二局副局长。是中国近几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全过程参与了2011年-2018年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和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起草工作,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起草组正式成员。深度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国家“十三五”规划年度评估课题组组长,多部委“十四五”规划第三方评估组组长。

关键词: 规划 风险防控 知识产权文化 传承创新 十四五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