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小山村之变:壮大“家底”奔共富

2021-12-22 22:35: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丽水12月22日电(记者 范宇斌)车行浙南群山间,满目皆是绿,顺着一条“红枫大道”进入青田县小舟山乡黄圆平村,一栋栋“欧式侨墅”格外醒目……

过去,该村由于产业单一,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经商务工,成了一个“空心村”,但在外创业的黄圆平人在灯具产业打拼出了一番天地。

黄圆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章作西说:“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灯具村,占中国灯具销量的5%,年销售量超10亿元(人民币,下同)。仅在广东,就有300余人从事灯具产业。”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该村凭借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旧貌换新颜,吃上了旅游饭。

黄圆平村如何冲出发展的“重围”?在章作西看来,“六五精神”是黄圆平村发展的“传家宝”。

浙江青田黄圆平村文化礼堂 范宇斌 摄

“人工天河”老鹰岩红旗渠,绵延3700多米,恰如一条丹崖玉带润泽着黄圆平村的方寸之土。

“1965年冬天,黄圆平村村民靠着一锤一铲一双手,在老鹰岩的悬崖峭壁上凿山开渠,耗时一冬一春,修成红旗渠,解决了饮水难的大问题。”章作西表示,此项开渠壮举,孕育铸就了“党员带头、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六五精神”。

当年参与老鹰岩红旗渠建设的村民章作仙今年已经85岁,他谈道:“当年村民们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修成红旗渠,现在村民们同心同德一样可以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细数“留守”山村的点滴幸福,章作仙说:“我们老人在村里能够免费吃饭、免费理发,文化礼堂功能齐全,村里环境更是越来越好,周围村子的老人都很羡慕我们呢!”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对于黄圆平人而言,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总会想起那个被梯田环绕的家园。

黄圆平村廊桥一角 范宇斌 摄

“创业在外几十年,搞活家乡的旅游业,改善家乡的面貌,这是在外乡贤的质朴愿望。”章作西表示,“有小家才有大家,乡贤们这些年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想法的出谋划策,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近年来,该村集体出资投入35万元种下300多棵美国红枫,建成了一条“红枫大道”。该村发动乡贤、党员等出资出力,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文化礼堂、公厕、线路“上改下”、村庄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此后,瞄准生态和区位优势,黄圆平村以乡村旅游撬动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众筹入股”,由村干部带头建立民宿联盟,打造“欧式侨墅”,吸引游客前来深度体验山居风情。

一时间,乡村旅游成了村里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我们也很意外,几个人一个小小的举动,居然引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乡贤开始返乡创业,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开民宿,原本宁静的小村庄瞬间就热闹了起来。”章作西说。

爱心茶亭 范宇斌 摄

中新网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不少游客来到黄圆平村,在“欧式侨墅”小憩一宿,品一品红酒咖啡,吹着山间的清风,欣赏着艳丽的红枫;传承百年的爱心茶亭,村民和游客汇聚一堂;幸福食堂,老人的欢声笑语不断;生态旅游景区,游客争相前来“打卡”……

“如今,村民们在家也能当老板了。”章作西说,村里开起了10多家民宿、农家乐,营业收入达400余万元,民宿营业额的10%作为分红,已带动村集体收入100余万元。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公司,开发花溪谷景区,旅游公司盈利的15%归村集体所有。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之下,黄圆平村正在努力“做大蛋糕”。

章作西算了一笔账:“截至今年6月,黄圆平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和补贴性收入共计逾25万元。此外,旅游公司收入3万多元,光伏收益1.5万多元,‘飞地’项目分红7万多元,还有家宴中心场地及鱼塘租金、公益林补贴等收入。”

村民鼓起了“钱袋子”,如何让村民的生活更舒心?对此,该村推出了“幸福食堂”“爱心茶亭”“爱心理发室”“爱心洗衣房”等一系列爱心服务,营造爱心文化、孝老文化和乡贤文化。

“未来,黄圆平村将依托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持续深入农文旅融合,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带动村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章作西说。(完)

关键词: 黄圆 欧式侨墅 村民 旅游公司 传家宝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