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沉疴”到护“屏障” 洞庭湖淌出新容颜

2022-01-17 12:0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长沙1月17日电 题:从治“沉疴”到护“屏障” 洞庭湖淌出新容颜

作者 付敬懿

入冬以来,12.4万亩的“三湘第一湖”大通湖陆续迎来了十余万羽候鸟,呈现万鸟翔集的景象。在大湖深水水域,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后李杨常会与工人们一道,将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种植到指定区域。

“大湖水质这四年已经恢复七八成了,现在主要是在重点水域构建多层次水下生态系统持续改善,这个过程比较漫长。”让湖泊重现一泓清波,是李杨入驻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通湖工作站的目标与愿景。

大通湖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湖泊之一,曾因承包企业掠夺式养殖使水质沦为劣Ⅴ类。自2018年启动综合治理以来,水质持续改善,总体达到IV标准,沿湖植被带及挺水植物基本完成修复,野生蚌、虾、甲鱼等原已消失物种重现。

大通湖的治理只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缩影。从重拳整治“沉疴痼疾”到筑牢“生态屏障”,长江“龙腰”所在的湖南,正通过联动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持续治理,让“长江之肾”养出新容颜、淌出一江碧水。

“这些年,湖南始终把洞庭湖治理作为一个主战场来攻关,切实提升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立佳表示,湖南96%以上区域属于长江流域,而“湘、资、沅、澧”四水都经洞庭湖汇入长江,洞庭湖水生态直接影响着长江流域。

六年来,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超常规举措,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洞庭湖生态环境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重点区域整治、湘江保护和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和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向城镇污水、化工污染、尾矿库污染等全面攻坚,逐一消除污染顽疾。

洞庭湖湿地,清退欧美黑杨38.64万亩,修复清理迹地及洲滩、岸线44.42万亩;洞庭湖畔,251个砂石码头被拆除复绿;湘江流域,清水塘老工业区关停搬迁破解“化工围江”……从2016年无Ⅲ类水,到如今洞庭湖的水质除总磷指标外已稳定达到Ⅲ类,洞庭湖正在蜕变。

“当前湿地保护工作的重心,已转变为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加强保护及科学修复为主。”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局长吴景军说,洞庭湖湿地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全方位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以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湖南,一艘小渔船从水面驶过或一个人深夜出现在水边,都能被摄像头识别捕捉,“智慧渔政”实时监控禁捕水域情况,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

持续开展的鱼类人工增殖放流行动,在长江湖南段、洞庭湖等水域实施为期十年的禁捕政策;《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施行,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大棋局中,湖南逐渐筑牢“生态屏障”。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把洞庭湖治理向‘一湖四水’拓展,最终实现治理目标。”邓立佳说,湖南把“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内容,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更长久的绿色力量。(完)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 IV 生态屏障 屏障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