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百练: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2023-08-26 13:52:45
来源:个人图书馆-一中大语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注释“《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是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对一百多名幸存者的采访集”可知,作品是作家对切尔诺贝利幸存者的采访记录,作品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这一“现实元素为背景”,采访对象是爆炸的幸存者,本文指柳德米拉·伊格纳坚科罹难的消防员瓦斯亚·伊格纳坚科的妻子,用幸存者的口吻书写,作家更能够冷静旁观;作品采访对象由作家选定,如本文采访对象选择的是柳德米拉·伊格纳坚科罹难的消防员瓦斯亚·伊格纳坚科的妻子。采访内容经过作家加工,内容详略、事件细节由作家安排。如本文主要讲述了核电站爆炸后,消防员救火,最后在医院死去,详细记述了瓦斯亚这个消防员死去前身体变化的过程,已经作为妻子的感受。非虚构写作是作家创作的作品,是作家冷静观察,精心构思的结果,体现了切尔诺贝利爆炸后,作家对事件的反思,对爱、生命、生态等的思索。“他现在怎么样了?他们那些人呢?一定要活着!”“我遇到了许多好人,现在,有很多人我都已经想不起来了”“我在那儿待了整整一个晚上,只不过才离开了三个小时而已!”表达出对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爱的理解与思考;“梦里面的她已经长大了。他抱起她,向天花板抛去,他们父女俩顿时开心得哈哈大笑。我望着他们,心想,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在“我”的梦中,瓦斯亚父女快乐嬉戏,表达出对生命深深的遗憾;丈夫、女儿相继死去,“我”也中风,核电站爆炸事故中还要更多的人死去,体现了切尔诺贝利爆炸后,作家对事件的反思。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