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稿:近年来,黄山市黄山区结合“党建+信用”工作,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探索以“信用好·生态美”便民超市为阵地的“积分制”治理模式,用活“小积分”形成良好导向,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挂图作战有计划。充分摸排调研基层各类积分运行管理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印发《关于全区推广乡风文明“六个好”暨信用版村规民约积分制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好的村和选派村先行先试,结合自主申报制定梯次推进计划,对制定积分规则、搭建组织架构、完善评分兑换管理制度以及做足后勤保障等重要节点进行清单化推进,目前已在13个村建立积分嘉许机制,拟于上半年实现“过半”,力争年底实现全区79个村全覆盖推广积分制。
突出重点有导向。聚焦积分制定这一基础性关键环节,以黄山市乡风文明“六个好”标准为工作要求,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戒相结合,围绕遵纪守法、家风家教、邻里关系、生态保护、公益事业、致富带富等方面搭建框架,组织村书记分批前往先进村、试点村学习交流,鼓励各村邀请党员代表、村民组长、乡贤、新农人等群体积极参与,根据具体情况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拟定积分规则并面向全村广集民智、征求意见,切实形成导向鲜明、简单易懂、操作便利的积分条款。
因地制宜有特色。为避免“千村一面”等情况,进一步推动针对性解决个性化难题,黄山区以村规民约为积分制内容“兜底”,即村规民约中有的积分制里必须有,村规民约没有明确的积分制适当增加。同时突出类别代表性选取试点,如“旅游村”山岔村、“红色村”中墩村、“名茶村”猴坑村等,既确保全面推广时各村实际情况在积分制中尽量予以体现,也通过试点经验适当降低“纯原创”难度,提高全面推广效率,后续通过试运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逐步调整优化中形成“最佳版本”。
综合协调有保障。充分调研乡镇、村现有积分实施应用情况,有效整合党员、志愿服务、生态等多项“类积分”管理模式,通过新建、改造以及商铺合作等方式进行“信用好·生态美”便民超市阵地建设,积极对接农水、民政、政法等部门予以政策资金倾斜,通过党建金融联盟平台引入金融力量支持。同时完善保障机制,明确专人记录、管理,定期开展集中兑换,及时补充兑换物品并根据群众需求丰富物品门类,形成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积分、积分换礼遇、高分表彰低分帮扶等做法,做好“后半篇文章”,强化积分治理实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