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据考证,燕长城分为南北两道,即燕南长城和燕北长城。燕南长城在今易县、徐水、雄县、文安、大城一带。燕北长城大致为东西走向,自张家口沽源向东进入承德,经过丰宁鱼儿山镇、万胜永乡、外沟门乡,围场东城子、六十棵、道坝子、龙头山,再北上至棋盘山、五道川、新拨、三义永。
从燕北长城位置和走向可以明显看出,此时的长城位于承德北部。直到今天,在承德丰宁和围场等地,还留有多处燕长城遗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面与戎狄(匈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因此,秦始皇将原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西起甘肃临洮、东达辽东,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
秦代万里长城,为后世长城的位置和走向奠定了基础。
调查显示,秦长城承德段基本是在燕北长城基础上修建而成,东段从内蒙古赤峰二龙库后窝铺梁进入承德围场,沿燕长城旧址西行进入丰宁,西止于沽源北境,长度与燕北长城相同。
汉朝时期,在北方边境基本延续秦长城设定的国界,尤其是汉朝几个皇帝采取怀柔政策,通过安抚、赏赐、和亲等方式,维护了边境稳定。直到汉代,承德境内的长城走向和最早的燕北长城相比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说,如今的承德市区,在汉代及以前,都属于塞内地区。
“长城的修建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大一统王朝秦、汉相继建立,中原王朝强大的影响力令四方臣服,长城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孟琦说。
此外,一些亲近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部落更愿意来到长城脚下定居。比如秦、汉时期的鲜卑、乌桓等族,他们长期在长城边界一带生活、游牧,甚至还充当了汉族和其他游牧民族之间的沟通使者。
这一时期的承德,也因此成为中原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流的碰撞融合之地。
长城南移
承德是何时变成塞外之地的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原内部混战不停,北方少数民族借机发展起来。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王朝。北齐拥有中原与北方大部,因西临西魏,北有柔然、突厥和契丹,于是大修长城。
据二十四史之一的《北史》记载:天保六年(555年),发寡妇以配军士筑长城,是岁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桓州,九百余里。七年,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配军士,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
今天的实地调查显示,北齐长城是一条用毛石、石灰、三合土修建的长城。其大致走向是从山西西部的汾阳北行到朔、代,东到灵丘,东北经张家口蔚县入北京昌平、密云,过古北口进入承德,再沿燕山山脊东至渤海。
具体到承德境内,北齐长城自西向东途经今承德市区以南的滦平、承德县、兴隆、宽城、平泉等地。
和此前修建的燕北、秦、西汉长城相比,北齐长城明显南移,横亘在北京与承德之间。北齐放弃了燕山北部的大部分土地,把这座长城修建于燕山山脊之间,后来戚继光在承德修建的明长城也基本沿用了北齐长城的线路。
到这时,承德才成了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
1115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建立金国。此后,金国先后吞辽灭宋,统一北方。
此时,北齐和隋朝修筑的长城已成为金国内部领土,失去了抵御外敌的作用。为了防御来自更北区域的蒙古的威胁,金国开始修建自己的长城——“界壕”。
“不同于此前的长城,是用土石筑起高高的墙体,金代‘界壕’是在墙体一侧挖出深深的壕堑。”孟琦介绍。
金代“界壕”分为南北两线,南线总长达6500公里,北线长700多公里。在“界壕”修建过程中,又衍生出许多支线,十分复杂。
承德境内的金代“界壕”,在如今丰宁、隆化、兴隆、营子矿区一带都有遗存。在营子矿区寿王坟罗圈沟村西的一个大山上,一段金代古墙石堆还能清晰地看到。
金代“界壕”虽然规模宏大,但工程质量不高,难以抵挡蒙古骑兵的南侵。自12世纪始,起源于朔漠的蒙古逐渐强盛起来,成吉思汗灭金和西夏后,以蒙古族领袖的身份入主中原。
1279年南宋灭亡,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不需要再修长城。因此,元朝统一的近百年间未见有缮治长城的记载。
明代建立后,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建立了内外两道防线。外线从营州(朝阳),西经大宁(宁城)、开平(内蒙古正兰旗),到内蒙古东胜。内线则大修长城,经燕山、军都山,西到阴山一线,即辽东、蓟、昌、真保、宣大、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一线,是为九边十一镇。
永乐时期,明朝北边防务精力全部着重在九边长城上,长城在建设方面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据统计,明长城在河北共有1300多公里,其中在承德境内总长达300余公里。具体来说,它东起宽城铧尖乡三道岭附近,向西过兴隆、承德县,至滦平营盘乡入北京密云。
宽城境内的明长城,分布于喜峰口横城子段的有1000多米;兴隆县境内的明长城,共约180公里,为明朝中晚期修建,分布于蘑菇峪、三道河、蓝旗镇、孤山子、挂兰峪、八卦岭、茅山、陡子峪、六道河、上石洞、北水泉等乡镇和行政村;承德县境内的明长城,位于东小白旗乡榆树底、乱水河两村境内,全长约8公里;滦平县境内的明朝长城,位于巴克什营镇和涝洼乡,分布在高山峻岭之中,著名的金山岭长城就坐落在其中,已经成为现在保存极为完好的一段长城。
据统计,承德境内的明长城,共有敌情观测楼860余座,墩台300余座,关隘55处。其结构复杂、坚固,堪称自然地形与人类工程巧妙结合的典范。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