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南移,承德是何时变成塞外之地的?

2022-03-24 09:28:51
来源:河北日报

一枝独秀

对长城有了解的人,一定听过一句话:“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万里长城”,特指明代长城,而“金山”,则指的是位于承德滦平境内,与北京密云相邻的金山岭长城。

“历代长城中,明代长城规模最大、质量最高、修筑时间也最长。而承德金山岭长城几乎集中了明长城所有的建筑形式,堪称长城博物馆,是欣赏和研究明代长城建筑结构最理想的地段。”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处主任郭中兴介绍。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了续建、改建。

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的金山岭长城全长10.5公里,这段仅从长度看似乎并不突出的长城,为何能一枝独秀呢?

“金山岭长城的奇妙首先体现在长城与山形相互衬托。”郭中兴说,“金山岭海拔约700米,登山北观群山似涛,东望司马台水库如镜,南眺密云水库碧波粼粼。长城依山凭险,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

“凡是山势陡峭之处,城墙就修得低一些;凡是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城墙就高一些。遇到天然鱼背状的山脊,就只在山脊之上横铺砖石。例如,在仙女楼两边,建在瘦驴脊上的天梯、天桥的城墙,最窄的30—40厘米,长约100米左右,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势极险峻,天然就是一道墙,上面横向再连续垒上一块砖就可以把长城连接起来。”郭中兴进一步解释。

金山岭长城的独特,还体现在其复杂精巧的建筑结构上。

史料记载,此处原有100多座敌楼,如今虽只剩67座,但仍以分布密集、建筑复杂、构筑精巧、形式多样而著称于世。

其城墙下宽上窄,沉稳坚固,底盘厚实。底部用三四层巨大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严丝合缝;白灰砌缝,使青砖成为整体。墙体内用土、沙、石填充,形成以巨石为基础、高5—8米的城墙墙体。

与其他长城的实心敌楼相比,金山岭的敌楼是空心的,便于藏兵。敌楼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甚至还有三层的;有平顶的,也有船篷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每个敌楼都不相同,可谓一楼一式,以多样及特色取胜。

金山岭长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军事功能的完善。

金山岭长城层层设防,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山、墙、楼有机配合,浑然一体,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登峰造极的水平,体现了戚继光治军、谋略、武功的重要特点:相互独立,各自为战,相互配合;分则小组为战,合则围歼敌军,处处是武器,处处可制敌。

“敌人要想攻上金山岭长城的指挥中枢——将军楼,需要突破五道防线。”郭中兴说。

第一道防线是烽燧,也称烽火台,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台台相连,各个烽火台之间的距离以目力可以看清为准。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还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代,还在燃烟、举火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可迅速传达千里之外。

在东西走向的长城主线之外,从将军楼向北伸出一段支墙,支墙可与东西长城主线形成夹击包围之势,围歼来犯之敌,这是第二道防线。如果敌人再向将军楼指挥中心突进,将军楼之外的山坡上还有第三道防线挡马墙,将军楼下的第四道防线月墙。如果敌人从关口突破进攻将军楼或架云梯攻上长城,障墙是第五道防线。

明代长城的另一个基本构件是马面(又称墙台、战台),高度与城墙同高,多为长方形,少数圆形,突出于墙体一侧(多为外侧),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据守杀敌的。

当敌军来犯时,守兵登台迎战,矢石铳炮居高临下投射,使敌军不能近台。而当敌军一旦逼近城墙,守兵又可以从马面突出城墙的部位从侧面攻击来犯之敌。

“如此严密的防御体系,保存完整的各种构件,在整个长城沿线上都不多见。”郭中兴说,“金山独秀,不仅仅秀在时过数百年依旧壮美奇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后人得以窥见当年长城原貌,穿越时光领略万里长城上古塞雄关的气势。”

■相关

承德一带长城主要关口

关口,在古代长城防御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承德境内延绵300多公里的明长城上,共设有50多处大小关口。下面就略述承德一带明长城自东向西的主要关口。

喜峰口和潘家口

喜峰口和潘家口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与迁西县交界处。喜峰口在《水经注》中被称为兰陉,宋、辽、金时称松亭关。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令大将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重要关隘32座,喜峰口就是其中之一。景泰三年(1452年),守军在关门上建了一座13米高的城楼,称镇远楼,楼门两边尽筑城墙,并与万里长城相连。营垒相望,烟墩呼应,蔚为壮观。如今镇远楼已经无存,仅存基址。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因长城抗战而闻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潘家口水库的修建,将喜峰口和潘家口长城淹入水下,造成了一处绝妙佳景——水下长城。

罗文峪口

罗文峪口位于兴隆县与遵化市交界处。罗文峪关口狭窄,宽度只有4米左右,易守难攻。关城紧邻长城城墙,现存关城西墙,关城附近的长城保存较好。在关口处有长城主城墙和支墙形成的套城。这段长城除了一小段砖墙外,均为石墙,部分城墙的外侧有箭孔和瞭望孔。

马兰峪关

马兰峪关位于兴隆县与遵化市交界处,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关口狭窄,两侧地势开阔,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在马兰峪关城墙处现存两个方形石城,当地人称为东营、西营。马兰峪西侧,就是著名的清代皇家陵寝——清东陵。

黄崖关

黄崖关位于兴隆县与天津市蓟州区交界处,东达马兰峪关,西接北京平谷将军关,全长42公里,有敌楼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关城之外建有圆状空心敌楼,为著名的凤凰楼。

墙子路关

墙子路关位于兴隆县六道河镇与北京密云交界处。关城建于明洪武年间,已被毁,仅存北城门。城门高大轩敞,至今仍是过往通道。

曹家路城堡

曹家路城堡位于承德县与北京密云交界处,南距墙子路30多里,已被毁。据《四镇三关志》记载,曹家路堡建于明洪武年间,万历年间增修,周十余里,设东、南、西三门,是密云重要关口。

黑谷关

黑谷关位于承德县与兴隆、密云交界处。该关处在雾灵山西北,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嘉靖年间,顺天巡抚王大用在这里接待蒙古使者,而且经他提议,在这里开放了与蒙古的马市。

汉儿岭关

汉儿岭关位于承德县东小白旗乡与滦平县涝洼乡交界处。该处山梁今称旱儿梁,虽然关口很小且早废,却“资格”甚老,是明朝最早的长城关口之一。

司马台

司马台位于滦平县与密云交界处。史料记载,该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原有坚固的城堡。城墙的外侧筑有垛口墙,墙上射孔密集。在地势陡峭处筑单墙,宽约0.4米,墙体为砖石砌筑,坚固无比。

砖垛口

砖垛口位于滦平与密云交界处,金山岭长城的西段,原称砖垛子关,是金山岭长城的最佳入口处。关口两侧长城上敌台密集,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古北口

古北口位于金山岭长城西,密云古北口镇与滦平县巴克什营镇的交界处。古北口是明代第一批修建的32个关隘之一。据史料记载,古北口关城建在山顶之上,东至东关门,西到潮河川,南控大开岭,北依高山尖,城周2.5公里,设东、西、南三门,并设守御千户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秦代万里长城 内蒙古赤峰 北方少数民族 金山岭长城 中原文明和游牧文明 塞外之地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