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大文献首次集中展出

2023-01-14 15:54:58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1月14日讯(记者 苏向东)“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今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始预展。分藏于各处的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四大文献”首次集中亮相,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时间线跨越3000多年,是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利用典籍、实物、音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凸显作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典籍文献在文明传承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观众徜徉其间,如同开启一场中国学术发现之旅,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


【资料图】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

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牛甲骨5405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发现于120多年前,使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商代被证实为信史。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殷墟甲骨”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共展出展品50种54件。

刻有“兔”字象形的龟腹甲残片甲骨2174备受瞩目。这片甲骨记载了商王田猎,猎获了麋鹿和兔。上面的“兔”字象形基本把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十分生动传神;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牛甲骨5405,长43.5厘米,宽24厘米,共218字,内容为向殷先公和山神祭祀;牛甲骨5509记录了商代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之一;甲骨6006经著名甲骨文专家董作宾与其他甲骨碎片缀合,确定了商王世系,不仅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还对所记载商王顺序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问。

居延汉简 侯史广德坐罪行罚檄 仿制品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居延汉简是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大部分是汉代边塞屯戍档案文书,一小部分为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简文内容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汉代居延戍边吏卒的工作生活面貌。“居延汉简”专题位于第六展厅,展出展品81种、155件。其中,甘肃简牍博物馆藏珍贵文物《塞上烽火品约》(仿制品),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16号房址内,它是匈奴入侵居延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警报信号的规定,示警办法包括了举示烽火、燃烧积薪等。展品中最大的当属“侯史广德坐罪行罚檄”(仿制品)。一截近一米长的树枝两面削平写字,记录了侯史广德玩忽职守并被责打五十大板的事实。

观众观看“敦煌遗书”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隋开皇二十年(600)写本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敦煌遗书”专题位于第七展厅。敦煌遗书指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世纪至11世纪多种文字的写本和少量印本、拓本文献,总数6万余号,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此次专题展品共计49种,50件。其中,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的《四分律初分》,是现存最早的抄本,同时也是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纪年的最早一卷。《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是隋开皇二十年(600)写本,此经宣扬护国佑民的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重视,与《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并称“护国三经”,此为鸠摩罗什译本。因隋朝较短,且只这一件留存至今,更显珍贵。

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匣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乾隆帝元旦开笔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明清档案是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史的多方位记载,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专题位于第八展厅,分为“秘档寻踪”“珍档集萃”两部分,展出展品69种123件。亮点展品包括用以盛装皇帝圣训、实录等珍贵典籍的清代金匮;现存清代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明崇祯七年(1634)由大学士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共同参与绘制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清乾隆时期的小金榜(仿制品)、清光绪时期的文科大金榜(仿制品)、国家图书馆藏原内阁大库善本古籍(仿制品)等。

在展览预展开启同时,国家图书馆与京港地铁联合推出M地铁·图书馆公益文化项目“探寻文明的印迹”活动。乘客从国图地铁站E口进入,可看到20世纪初古文献“四大发现”文物仿制品11种。

关键词: 敦煌遗书 明清档案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