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敬懿)三月,中国粮食主产区湖南以高科技赋能春耕,加快智慧农业、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力保粮食稳产。
在长沙市望城区,有一片200余亩的“无人农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用一部手机对农场设施机械等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自主决策、作业,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
沅江上码头村中联重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秧盘育秧播种机也已搬上田埂。这台机器专为有序抛秧设计,与精量播种机、高强度软穴盘配合,从秧盘输送、播种到覆土淋水等所有工艺,均能自动精准作业。
“通过‘中联智农云’APP数据分析,能给出最精确的种子用量。”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农艺师王磊说,秧盘种子数量分布通过分析能精确控制,2天制成近3万个秧盘,培育出的秧苗根系独立完整且发达,搭配抛秧机使用返青快。
在这片秧田的旁边,还有时髦的小型建筑,竖立着太阳能板、气象站等设备,配合着田地里的各类传感器,基地的气象、地力及虫情等在APP上一目了然。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人员在家中就可实现与多光谱无人机、无人抛秧机等智慧农机连接,精准作业。
统计数据显示,湖南以占中国2.8%的耕地生产4.5%的粮食,早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2022年,湖南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600亿斤以上。
“1200平方米育秧专用厂房,将为万余亩稻田提供机插秧。”在洞庭腹地沅江市乐园村,一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也摆满绿茵茵的育秧盘。技术总监程乐根观察着自动化喷雾器药物喷洒的进程,一台台高大整齐排列的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上下循环让秧苗充分照射。
现代化集中育秧不仅对早稻秧苗规避“倒春寒”、提高素质等大有裨益,还能减轻农户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程乐根说,从浸种催芽、高速播种线播种,到密室叠盘催芽、苗场培育,全是“流水线”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省工、省田、省成本。”
为春耕备耕,湖南今年已安排早稻集中育秧1350万亩,比去年增加350万亩,并组织74个调研指导组赴早稻生产重点县开展驻点指导服务。
“智慧种田”的同时,湖南新一代农人也用高科技稳住粮食质量。益阳资阳区运用自主研发的精量石灰撒施旋耕一体机保护农田基底,同步调节土壤酸碱度、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地力。种粮大户钟清说,“配方肥更对农田‘胃口’。”
发展紫云英、肥用油菜等绿肥种植,也是湖南种粮大户摸索的改善土壤方法。永州祁阳县牛头湾村种粮大户刘志华说,天然有机的绿肥种植不仅让每亩土地少用百分之三十的化肥,提高稻谷品质,还能吸引游客来乡村旅游,经济、生态效益明显。(完)